文艺批评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审美价值和意识形态价值。审美价值,即挖掘文艺作品的真、善、美,吸引读者的审美关注和艺术鉴赏,增强读者的审美愉悦,提高读者的审美趣味;意识形态价值,即把文艺作品引入社会生活,从社会政治、思想道德和文化内涵等角度引导文艺作品的创作,挖掘先进文艺中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以此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 文艺批评作为一种具有创作指导和舆论导向作用的批评活动,要对电影、电视、戏曲、音乐、舞蹈、美术、摄影、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各类文艺作品进行科学的评价和正确的引导,就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正视当前文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发挥文艺批评的作用。
审美是文学艺术独特的本质特性,因而文艺批评往往强调其审美价值,却忽视意识形态价值,甚至认为意识形态价值损害了审美价值,这种片面性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以狭隘的审美观来肯定某些作品和文字群体,有意无视意识形态。这在当前的文艺批评实践中有很多深刻的教训,如女性文学的长足发展本是文艺界一大幸事,但是随着女性文学多元化,作家队伍也逐渐鱼龙混杂,出现所谓的美女写作、下半身写作、胸口写作等等“伪文学”,但是一些文艺批评者却无视这些因素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却对那些虚无缥缈的文字和变异的审美情趣大为赞赏,冠之以“女性意识的解放”、“文学的解禁和突破”等等谬名,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入所谓的人权和女权思想,对其合理性进行多方面的论证,甚至还追溯到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如何不合理,以所谓的历史发展观来证实当前体现这种女权意识崛起的女性文学的合理性。这种文艺批评的出发点是合理的,但是其论证立场是错误的,女性文学的崛起虽与女权意识有关,但女性文学的根本是文学,不是政治学,更不是性学,如果文艺批评片面地强调其社会意义和性意识,其结果只会使女性文学离真、善、美越来越远,离文学越来越远,甚至完全背离了文学。
以西方的审美观来审视中国文艺,并试图把中国文艺改造为被西方认可的文艺,达到所谓全球化之目的。当前文艺批评存在十分严重的片面化倾向,认为这是中国文艺唯一的出路,完全忽视国人对文艺的需要,意识形态的方向发生偏离。如某些国产大片,在演员阵容、前期拍摄、后期宣传等等方面都极尽炒作之能事,中、日、韩三国偶像演员的加盟,日本漫画家的操刀,在长城上的作秀,“无极门”之搞怪,馒头血案的纠缠,完全脱离了电影艺术本身以及对观众的审美需求的满足,电影评论界也把精力投入到一些与电影无关的无聊纠葛。正如《可可西里》导演陆川所言:“如今中国电影界的文艺批评现状本来就不健全,电影过度宣传已经越来越常见,在利益的驱动下,民众反应与电影评论越来越脱节。”在对待这些影片以及相关炒作事件方面,电影评论界已经集体失语,幻想着这种多国演员和制作人员共同拼凑的无多大意义的作品能够被西方审美观所认同,入围奥斯卡实现所谓的走向世界。
以自由化和多元化的审美观批评中国文艺,这种自由化和多元化并非引导文艺达到“百花齐放”之局面,而是出于私人化和团体化的目的,企图以此抵制主流意识形态获得话语权,使意识形态多元化甚至解构意识形态以实现小团体利益。近几年,行为艺术在中国的崛起,各种裸体艺术、人体盛宴、写真集、激情视频等等都冠之以“行为艺术”而冠冕堂皇地进入大众生活空间。文艺批评并未对此作出合理的引导,甚至还推波助澜,致使这种庸俗和粗痞的风气逐渐泛滥。如近年来一些电视节目扛着“大众文艺”的旗号,以一种极端庸俗化的方式迎合一些人窥视、猎奇和性的欲望,模仿境外的庸俗娱乐之风,文艺节目的语言日趋粗痞甚至下流,但是文艺评论界却对此保持缄默,甚至以某种方式对此予以默认,全无社会责任感和文艺良知。文艺批评一方面应当鼓励新兴文艺形式的成长和发展,但更重要的是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文艺立场,我们倡导多样化,但并非无节制的庸俗化、粗痞化,并非是解构意识形态甚至抵制意识形态,我们仍然需要一种主导的意识形态对我们的艺术进行规范化,弘扬高尚的精神品格和思想道德观念。
以上三种文艺批评之所以偏离其价值观,其根源在于文艺批评中渗入了个人自由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无视当前中国文艺现实及其存在的核心问题,片面地强调个人意志和私人化的目的,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文艺良知。而社会主义荣辱观则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主要是倡导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品格。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这种强调审判价值而忽视意识形态价值的文艺批评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以荣辱观来完善文艺批评的价值观。
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思想导向,这是根本的政治立场问题。此处的政治是广义的政治,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大政治,并非行政意义上的政治,这种大政治是我们的生活空间,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质量。因此文艺批评必须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挖掘和推介此类主题思想的文艺作品,批评和抵制那种有损于国家和集体利益、有悖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文艺活动,充分发挥文艺批评的舆论导向作用。
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和文学艺术学素养为目的,充分发挥文学艺术的伦理观念价值、科学观念价值和美学观念价值。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通过人们的观念层面而起作用的。而文艺批评作为对文学艺术的一种评价活动,必须深入到人们的观念层面,提取出文学艺术中体现高尚的道德情操、科学的知识理念和高雅的审美趣味的因素,发挥文艺作品的认识、教育、审美、娱乐等功能,使人们在文艺批评的引导下通过文艺活动的熏陶,逐渐形成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和艰苦奋斗等等崇高的精神品格,并提高人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这是文艺为人民服务根本方向的体现。文艺批评不能仅仅以纯粹的审美观为原则,而应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并且积极推动贴近群众生活的文艺创作的发展,对那些远离群众生活和实际情况的无病呻吟和虚无缥缈的文艺创作持批判态度,倡导内容充实和情感饱满的创作倾向,在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之下引导文艺创作走大众化之路。
以人品与艺品、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为目标,分清文艺活动的荣与辱,辨别文艺作品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文艺批评的价值观须以真、善、美为根本,对那种以丑为美的创作倾向要予以坚决抵制,批判地对待以“审丑”为核心内容的审美观。通过文艺批评提高文艺创作者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品格,使其培养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和美丑观念,并创作出具有较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艺作品,这是文艺批评的现实目标,也是文艺批评实现其批评价值的根本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