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城市有多座博物馆不算稀奇,一个陆地面积才300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20万的海岛小县,建起多座风味十足的博物馆才令人刮目相看。舟山市岱山县,这个位于舟山群岛中部的小县,几年前开始描绘“中国海洋系列博物馆之乡”蓝图。 如今,它已建成的5座博物馆,相继成为游人流连忘返的胜地。光一个台风博物馆,2003年底开馆以来就已接待观众10余万人次。
当“5·18世界博物馆日”刚刚走过,各地媒体纷纷感慨连免费的博物馆都门可罗雀之时,昨天,来到杭州的岱山人又一次向大家热情推介了他们的“杰作”:在今年6月至9月“第二届中国海洋文化节”期间,岱山还将有中国海防博物馆和中国台风博物馆(二期)闪亮登场。
不出几年,这个小县将诞生10座博物馆。那么,岱山人缘何如此钟情于博物馆?收门票的博物馆为何还这样为人所喜爱?
不走寻常路,主打博物馆牌
虽然早在十多年前,岱山就已是省级风景名胜区,但是在舟山的各县市旅游业中,它还是个小弟弟。论沙滩,比不上朱家尖;论佛教文化,比不上普陀山。岱山的旅游不热,成了当地政府一直以来的一块心病。专家“诊断”其中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缺少区位优势,交通不方便;二是少了特色资源。
有人戏称,以前的岱山在舟山旅游业中的地位相当于几年前的江苏常州。之后,岱山也与常州“英雄所见略同”:常州把一个博物馆打造成了恐龙主题公园,岱山更是不遗余力打出了博物馆牌。
“建设系列博物馆,既能拯救、弘扬海洋历史文化,又可以营造自身的旅游发展空间,避免与舟山其他地区的雷同,形成主题各异、类型不同,又互为补充的旅游链。”岱山县委一位负责人称,“就比如现在农家乐很火,但是如果大家都做一样特色的,农家乐也将走下坡路了。我们造博物馆就是要避开海岛旅游围绕沙滩、海浪转的传统发展模式。”
这个思路的成功开始慢慢得到印证。尽管至今为止,从杭州等省内各地去岱山的交通还不是非常便利,但博物馆热已不断升温。仅今年”五一”期间的六天内,光海洋渔业博物馆就有2万余元的门票收入(岱山目前5个开放的博物馆分别为中国台风博物馆、海洋渔业博物馆、盐业博物馆、灯塔博物馆、岛礁博物馆。除岛礁博物馆外,其他四个博物馆均收费,门票为10至20元)。
岱山旅游局规划发展处一位负责人称,以前海岛旅游的淡旺季很明显,夏天人多冬天人稀。自从有了博物馆,现在淡季也有不少散客过来。
十个“兄弟”,“个性”各不同
就像亲兄弟都有血缘关系一样,岱山的博物馆都是以海洋为主题的,但每个博物馆的“个性”和创意均有所不同:如台风博物馆(二期)是让游客身临其境地体验台风的凶、险、奇;海洋渔业博物馆则展示舟山海洋渔业史及近代渔业捕捞知识;岛礁博物馆是一个开放式的露天自然博物馆;盐业博物馆则将我国千年来煮海盐的工艺、文化等融入其中……
这些博物馆不仅有“海味”,还有“岱山味”。如岱山拥有浙江三分之一的盐,所以盐业博物馆应运而生;岱山是中国灯塔最多的一个县,所以灯塔博物馆顺理成章;岱山是全国十大渔具县之一,海洋渔业博物馆资源就很充足……
这些博物馆分散在岱山岛各个地方,而不是集中在县城老城区。它们更像是海洋知识陈列室、海洋民俗文化村,都是一处处旅游景点。岱山县的领导说,他们营建的是一个个文化“群落”,这些“群落”都以博物馆整合冠名,今后就是一个独有的地方旅游品牌。
现在,各旅行社还把这些博物馆与岱山的其他景点串成线,实现双赢。
多元化建馆,值得借鉴
岱山能兴起博物馆热,其背后的经营模式也值得借鉴。建博物馆要花钱,征集展品、养博物馆又得花钱。城市里的博物馆靠门票收入很难生存,那么,岱山县哪来这么多钱?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建5个博物馆耗资的2400万投入中,岱山县财政没花一分钱。已建和在建的博物馆启动资金,主要借助于各方力量。比如建台风博物馆的一半资金得到了省水利厅、国家气象部门的支持,另一半资金由县水务局组建实体筹集;海洋渔业博物馆展品来自本地民间收藏家支持;现在,外地还有不少海洋珍品收藏者对与岱山的合作深感兴趣。岱山县领导形容这些多元化方式建博物馆的探索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由于一些博物馆刚刚建成或者运营时间不长,岱山县旅游局负责人也坦言,目前岱山的这些博物馆还均未能达到“以馆养馆”的要求。所以,岱山的博物馆还在寻求新的发展和运营模式,如开发互动性强和高科技的项目等。
(记者范琛 杭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