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悬挂在食柜上的文昌鸡,令人垂涎。 苏建强 摄
文昌鸡特殊的烹调方式,使鸡肉口感鲜嫩。
今年,文昌鸡终于“飞”到了香港,但在海口海关的出口统计中,文昌鸡的出口记录依然是“零”。
经过多番努力,今年春节,位居海南四大名菜之首的文昌鸡终于“飞”到香港贺岁,龙泉冰鲜文昌鸡如愿摆进了香港万佳超市的冷柜。
但在海口海关的出口统计中,文昌鸡的出口记录却依然是空白。这些供港文昌鸡,因为省内没有一家屠宰场得到香港食环署的认可,所以,不得不每天半夜就从位于文昌的饲养场启程,经过数小时的长途汽运,到达深圳一家屠宰场加工成冰鲜鸡,再从深圳出关到达香港。
所以,海南文昌鸡的出口就被统计到了深圳海关的数据中。对于海南而言,我们仍然只能算是供货而不能列为出口。在没有解决屠宰问题之前,这种被动的局面将一直存在。
沦为原料供应地
在日前举行的第七届“龙泉文昌鸡”美食节文昌鸡产业发展论坛上,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处处长陈超平说,加工环节的制约一方面造成了加工费的外流,同时也使文昌鸡的供港成本大大增加,使之很难形成规模效益。以目前龙泉集团供港文昌鸡为例,每公斤的饲养成本已经20元,再加上加工、运输等费用,每只的售价达到60元,价格上缺乏竞争力。
其实,早在几年前,业界已急呼解决加工瓶颈问题。在这方面,海南吃亏并不少,如每年大量优质的海水产品、热带蔬果瓜菜等,都成为供给外地出口的原料,保守估计货值就有上亿元。在别人打市场、创品牌赚取不菲利润的同时,海南扮演的仅仅是原料供应基地的角色。
以目前销量来看,文昌鸡在海口、琼海等大型肉鸡交易市场,一年销量在1000万只左右,省内各大宾馆、酒家每年销量500万只至700万只,农村每年消费50万只,内地、香港市场销量在100万只左右。合计一年销量2000万只左右,仅占出笼量的六成左右。
岛内不少企业也一直在尝试着走出去,尽管出岛成本非常大。现在传统的做法是汽运,但运输途中不小的死亡率使成本大大增加;希望像鱼虾一样走空运,但航空公司不确定的仓位又让企业非常被动。
但地方政府还是对文昌鸡产业寄予了很大期望。按照规划,到“十一五”末,文昌鸡的饲养量要达到1.5亿只,出栏量要达到1.1亿只。以目前的情形来看,要达到这个目标应该是非常艰巨的。
加工短腿之痛
多年来,海南文昌鸡产业没有绕过加工这道坎。省文昌鸡协会会长、海南榕籽文昌鸡公司董事长杨来日可说是第一个尝鲜的人,而且得到了省市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2004年8月,省政府专门拨出1000万元支持杨来日建厂。去年11月,作为我省第一家文昌鸡加工厂,海南榕籽文昌鸡食品加工厂一期工程在文昌正式投产,年加工能力可达600万只至800万只。
但问题并没有随着这个加工厂的建成得到解决。去年,拥有600万加工能力的加工厂,在受到禽流感等影响下,仅加工文昌鸡72万只。由于没有获得香港食环署认可,加工厂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二三十公里外的龙泉文昌鸡饲养厂每晚装车运送到深圳加工。
仅以每年出口100万只的规模来计算,按目前每只1.5元的费用计算,一年外流的加工费就达150万元。
对龙泉而言,将文昌鸡运送到深圳加工出口,由于毛鸡运输的死亡率很高,致使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利润率并不高;对榕籽而言,是错失了家门口本来就不多的一笔大单,企业利润也大打折扣;对整个产业而言,是在结构上出现了大问题,严重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现在,榕籽加工厂要达到出口标准,必须再投入三四百万元才能改造达标,以企业目前的实力来说,显然已经力不从心;而新建一座达标的加工厂,要投入800万元至1000万元。已经成功打通供港通道的龙泉自然不愿受制于人,在拥有了饲养基地、零售终端的基础上,该集团在今年的工作规划中,把建加工厂列入了日程,希望以此完善企业的产业链。
陈超平认为,海南供港文昌鸡要达到日供应量6000只以上,且要直接在海南屠宰、冷冻、装车或空运,才能大幅降低成本,形成出口规模。
诸多问题不容忽视
加工是短腿,这是大家一致认定急需解决的大事。其实,还有不少“小事”如果解决不好,同样会威胁到这个产业的发展,甚至会形成严重的制约。
“饲料问题不解决,后果会很严重。”今年一直忙着供港,忙着上北京、到香港开推荐会的龙泉集团总裁邢益师,现在反而更关心这样的“小事”。邢益师认为,只有做到饲料的统一性,才能保证文昌鸡品质的统一,而这是打造一个地方名产基础的基础。
但现实的情况是,文昌鸡一般都通过农家饲料喂养,随意性极大,对文昌鸡的品质控制极为不利。目前省内也还没有一家专门生产文昌鸡饲料的厂家,不少饲料厂同时生产鸡鸭和水产品饲料,有的甚至上午生产鱼虾饲料,下午就在同一个生产线上生产文昌鸡饲料。
省内至今仍没有一家活鸡养殖场获得注册认可。目前港澳地区的鸡肉、食品市场都被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区占领。今年商务部分配到海南的活鸡出口配额为8.2万只,但由于没有一家获得供港活鸡注册的鸡场,海南的鸡苗只能放到广东的养殖场饲养后再出口。
在研发方面,各家也是各行其是,资源不能共享。目前省内对文昌鸡开展研究的包括海南农业科学研究院、龙泉集团、罗牛山、榕籽等单位,但有的研究与企业情况不对接,研发资金也是各自筹集,投入有限,互相之间信息交流不多,造成谁都研究,谁都研究不透。比如对文昌鸡的繁殖,有的机构认为文昌鸡要保持小体型,有的则认为要把文昌鸡和其他鸡杂交来提高个体重量,在研究方向上截然相反。
虽然文昌鸡有标准,但现在并没有监控和引导。有识人士担心,如果任其发展,很有可能把文昌鸡品牌搞杂和搞砸。
文昌鸡需要整体品牌建设和推广
由龙泉集团主办的文昌鸡产业发展论坛今年已经是第二年。在论坛上,来自政府职能部门、企业、科研机构的相关负责人讲得更多的是存在的问题、担忧和对策。
其实,在海南的四大名菜中,文昌鸡是目前唯一具备产业发展规模的一道“美食”:拥有了一大批龙头企业,是省内率先获得原产地标志注册的地方名产,其产业发展模式备受政府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关注。同样是海南四大名菜的嘉积鸭,在面临商标困扰的同时,还缺乏有实力的大企业带动,致使产业规模很难做大。
龙泉集团董事长符史钦说,一个产业光靠一两个公司、一小批人马,要把它做成一个大产业是不可能的。此话很有道理。要把地方名产发展为当地群众致富的一大产业,需要政府、协会和科研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
目前,有识之士开始呼吁,在关注文昌鸡种苗、饲养、加工等产业问题的同时,文昌鸡的品牌建设已经刻不容缓。在拥有龙泉、榕籽、罗牛山、潭牛等企业品牌的同时,文昌鸡更需要一个整体的品牌建设和推广。
原产地标志注册就是一个契机。同样是获得原产地标志注册的绍兴酒、信阳毛尖、哈蜜大枣等地方名产,已经在市场上获得极大成功,带动了一大批企业的发展,致富了当地的农户。
文昌鸡在取得原产地标志注册后,省内外不少企业和个人看好其品牌效应,也开始抢搭“原产地标志”快车。但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及手段却没能及时跟上,比如原产地认证标志至今仍然没有开始使用,使用过程中如何监督管理还没有形成共识。
这就使文昌鸡难免会出现遍地开花,产品良莠不齐的现象。
在近期北京旅行社推进的海南诚信游条例中,品尝文昌鸡被专门列成了一条,这对宣传文昌鸡,促进整个产业发展都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但如果没有严格的品质标准,什么样的鸡都叫文昌鸡,就会混淆市场对文昌鸡的品质及品牌识别,进而危及到文昌鸡品牌的美誉度。
作为全国唯一的热带海岛,海南拥有众多特色鲜明、市场前景良好的地方名产。文昌鸡如果能够成功利用原产地标志注册,把地方名产变为当地支柱产业甚而成为地方的一大招牌,或许会成为促进岛上其他名产发展一个很好的范本。(杨春虹)(来源:海口晚报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