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晚报网5月25日讯据海南特区报报道:家住陵水县的胡阿婆肠胃一直不好,在万宁市某医院治疗了4个多月也未见好转。在海口工作的儿子于上个月将母亲接到海口治病,经省人民医院医生确诊,胡阿婆患有慢性胃炎、结肠息肉等病症。 前日上午,胡阿婆在老伴熊大爷的陪同下再次来到省人民医院。但让两老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医院门口遇到了一对“夫妻医托”。在另外一家医院,胡阿婆不仅被骗买了一大堆“烂药”,而且身上的2100元看病钱不翼而飞……
患者遭遇
老两口医院门口遇两“医托”
前日上午,胡阿婆在老伴熊大爷的陪同下,再次来到海南省人民医院。在此前,胡阿婆被医生确诊患有慢性胃炎、结肠息肉等病症。省人民医院的医生建议胡阿婆做一个纤维结肠镜检查。
上午10时许,因为看病的人多,胡阿婆便和老伴熊大爷在医院门口等待就诊。这时,一对年龄在30岁左右的男女走到了两老人的跟前。见胡阿婆愁眉苦脸的样子,那女的热情地问胡阿婆:“阿婆,你老哪里不舒服?”见有人这么热情地问自己,没有任何戒备心的胡阿婆便拿出了自己的病历给这对男女看。
那女的看了看胡阿婆的病历,突然一声叹息,然后说道:“我以前得的也是这种病,花了好几千元没治好。后来,我到××医院找廖医生看病,结果很快就好了!”旁边那男的马上接上话茬说:“是的,我老婆的病比阿婆的病情还要严重,在别的地方怎么治也治不好,结果到××医院花2000多元就治好了,多亏了廖医生!”
胡阿婆一听,觉得这对夫妻讲得有道理。胡阿婆心想自己为治病前前后后都花去了近万元也没有治好,2000元就能治好自己的病,真是个好消息。不过,老两口还是下意识地问了一句:“这是真的吗?”那对“夫妻”立即说:“当然是真啦!我们骗你老人家有什么用啊,不信我带你们去见廖医生。”
买大堆“杂药”被偷2100元
胡阿婆见这对“夫妻”这么热情,而且也面善,便与老伴跟着他们离开了省人民医院。在这对“夫妻”的热心引路下,胡阿婆和老伴一起来到了××医院。
这对“夫妻”所说的廖医生简单地询问了胡阿婆的病情后,马上开了几张药单让胡阿婆买药。在廖医生处,胡阿婆花了600元钱买了一大堆中药(见图)。见600元买了这么多药,胡阿婆和老伴觉得很值,不停地向廖医生和那对“夫妻”表示感谢。
可是,两老人刚出医院门口时,熊大爷总是感觉那里有点不对劲。于是,他下意识地去摸放钱的口袋,突然发现自己的裤兜被刀片划破了,里面的2100元钱也没了!这时熊大爷才想起,就在他掏钱的时候,那对“夫妻”一直跟在他的身边,他还隐隐约约感觉那男的扯了下他的裤兜。等熊大爷返回去找时,男女两人早就没有了踪影。
两老人心里十分不悦地回到儿子的家,并向儿子、儿媳讲述了他们的遭遇。胡阿婆的儿媳马上意识到,两老人可能碰到“医托”了。儿子、儿媳拿着那一堆药到医院一检验,这几袋子药成分很杂,对胡阿婆的病根本没有多大的帮助,而成本也只有100元左右。
记者调查
“医托”的骗术越来越“高明”
针对胡阿婆遭遇“医托”一事,记者昨日上午先后来到了海南省人民医院和海口市人民医院周围进行暗访,看是否有“医托”在行骗。但遗憾的是,记者并未发现有“医托”的情况。
海口市人民医院的一名保安告诉记者,现在的“医托”的活动方式越来越高明,有时在离医院很远的地方“晃荡”,很多病人连医院的大门都没进就被拉走了。该保安说,对于这种情况,他们也爱莫能助,也管不了。这名保安还告诉记者,还有一些医托也混在看病的人群中,跟着患者去挂号,即使看出他们是“医托”,医院工作人员也不能采取什么措施,只能提醒患者对这些人多提防一些。
“医托”猖獗让医护人员头疼
据海口市人民医院办公室汪主任介绍,“医托”活动在一段时间里相当猖獗,一般情况下医院门口每天都有2-3对“医托”以“夫妻”的身份作掩护,以“唱双簧”的形式进行行骗,大多市民警惕性很高,但是一些来自农村或者是一些年纪较大的老年人就很容易被他们的假象所迷惑。
海口市人民医院门诊部王主任告诉记者,医院对“医托”没有处罚权,只能提防或提醒患者。现在医院从保安、清洁工到医务人员,每天都在盯着他们。一些“医托”被医院工作人员逮个正着后,就打电话报警,可是警察来了也对他们没有办法。
省人民医院党办符主任一提起“医托”就头疼,他说医院今年每月平均都要逮着20名“医托”,明显比去年多了。符主任说,逮着又有什么办法呢,医院也只能加强提防,发现“医托”后,就让他们写个保证什么的,但是写个保证又有什么用呢!
医院提醒
“医托”惯用的手法和下手对象
“医托”行为令患者既可气又可恨,患者稍不留神就陷入了“医托”精心设置的圈套里。省人民医院和海口市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医托”惯用的伎俩和设套对象,希望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能提高警惕。
“医托”惯用的4种伎俩
1.现身说法,套近乎。“我们是老乡”、“我也得过这种病”等能打动一些病急乱投医的患者的心,然后就“友情推荐”到某医院或某医生。
2.大力吹嘘,移花接木。“医托”对其所推荐的医生往往是“国际(国内)专家”,“药到病除”等,让患者产生一种敬畏和迫不及待的心理。
3.以情动人,大包大揽。主要针对外地人、农村患者和一些老年人,主动指路甚至亲自“护送”,让患者感激或者是不忍心拒绝其好意。
4.物美价廉,低价促销。主要针对外地人、农村患者、老年人和一些低收入者,以物美价廉作诱饵,推荐患者到某医院就诊。
“医托”下手的4类人群
1.长期患有某种疾病,在正规医院反复治疗后效果不太理想的患者,胡阿婆就属于这一种。
2.身有隐疾,本身就希望在一些小医院或门诊部解决而又找不到途径的患者。
3.经济拮据的农村人、外来务工人员和养成节俭习惯的老年人。
4.疾病本身要动手术或经过长期治疗,却侥幸希望能够吃药打针可以在短期内痊愈。
监管尴尬
无专门的法律法规查处“医托”
“医托”严重扰乱了医疗市场,甚至会造成极大的医疗事故。但面对这么一个痼疾,却没有专门针对“医托”的查处规定,造成了管理上的盲区。
记者从海口市卫生局和海口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了解到,目前对“医托”的管理还是依据1998年12月卫生部、公安部联合颁发的《关于清理整顿非法医疗机构、严厉打击医托违法行为活动的通知》,“医托”的行为可由公安机关处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但在实际操作中,即使“医托”在行骗过程中被逮个正着,却因为受骗者不愿指证、证据不足等原因,公安机关只得放人。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只有其行骗金额超过3000元后,才构成“数额较大”给予处罚,否则只能作一般的治安处罚,公安部门在批评教育后,只能将“医托”放行。
据海口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冯队长介绍,《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没有一条是专门针对“医托”的,因此对“医托”的处罚是“无法可依”。
据海口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医托”的处罚没有专门的规定,只能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医托”本身就是一种广告的形式,他们在拉病人的同时也散发小广告,并且对某些医生和医院进行任意鼓吹,而这些广告均没有经过审批。对这种形式的广告,工商行政机关可以依据广告法予以行政处罚。
记者手记
看病难 看病贵
患者无奈“贪便宜”
近些年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得人们谈“病”色变,胡阿婆为治病花了近万元却不见好转,对于一个农民家庭而言,她很难支撑这笔高额治疗费用。在记者采访时,胡阿婆的老伴熊大爷说:“我们没这么多钱治病,要不然我们也不会贪这个便宜!”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我国医疗资源中,广大农村仅占20%,城市中80%的医疗资源又集中在大医院。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条件差、设备少、水平低,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农民患病在当地难以得到有效治疗,好的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里的大医院,这必然造成一些地方的人在得了病之后,要到医疗资源集中的地方去治疗,这就给“医托”提供了“市场”。如果这个现状不改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医托”的问题。
自5月20日起,我省对91个常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降价,平均降幅达37%,其中最高降幅68%,最低降幅20%。这些规定让许多看病难的患者看到了希望。(罗孝平)(来源:海南特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