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仰 刘维铨
南新农场职工种植的芒果成熟早,果质好,4月中下旬就全部收完售罄。但十三队女工组长王西平听说5月中旬知青要回访农垦,本队广州知青施丽珍要回到队里来,她特意留下一棵最好、结果最多的芒果树不摘,天天浇水、遮荫,防止芒果过早成熟落地,一定要让知青品尝到自己种的新鲜果实。
王西平如此热情,难道过去与知青有过深交?陪同知青回访到队副场长谢燕萍说:“施丽珍和我作为第一批广州知青于1966年来到农场,她在十三队一干就是15年,1968年被海南行政区评为‘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标兵’,其实现在队里没一个人认识她,但她的奉献精神和为职工做好事的故事,仍在这里传颂。”
这就是情。知青们当年小的十五六岁,大的也才十八九岁就离开了父母,从城市来到农场,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农垦事业。就是后来离开农场回到城里,也念念不忘农场。他们,有的在此之前就先后回过农场七八次。谢副场长告诉记者,2004年,揭阳市知青陈垦生等自发组织十多名知青回场,给场里捐了5000元,给五队困难职工捐了4000多元,这次又给已去世的当年的老队长的遗孀捐了400元,每次农场遭受强台风袭击或遇到大的困难时,他们都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心。
这就是情。广州知青林伙培说:“从1985年至今,每年,最多两年,农场都要在广州把300多知青聚集在一起。”“更使我们终生难忘的是在农场时得到的磨练和学习,我17岁来农场,虽然只是个初中生,但在宣传部门的同志帮助下,文章经常发表在《南方日报》、《海南日报》和《兵团战士报》上,对我回城后的发展帮助非常大,可以说没有知青那段生活就没有我的今天。”如今已是梅州市梅江区政法委副书记的张国生激动地对记者说。
现为广州市一公司老总的刘小清、揭阳市区总工会的陈垦生和秘鲁一公司董事长的李祖慧也有同感,他们说,农场人教会了他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艰苦的生活造就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回城后,每当他们遇到困难,就会想起农场的生活,对照之下就愈发感到这点挫折或失败算不了什么。知青生活的经历让他们终生受益。
知青们要离开五队了,王西平连忙搬出6箱刚从树上摘下的芒果送给6位知青。一番推让后,知青们收下了农垦人的这份深情。施丽珍紧紧拉住王西平的手,依依不舍地说:“我还会回来的,下次我带着全家人回来。”
本专题得到《海南农垦报》的大力支持,特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