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报网讯 (实习生 郭桂红记者赵琳)“一天抽几支烟、喝多少酒、饮食习惯怎样、锻炼量是多少……这些与健康密切相关的个人信息全部由专门的社区医生记录存档,并定期督促指导居民合理用药、健康饮食。”早在9年前,哈尔滨市卫生行政部门就要求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辖区内的居民建立这样的健康档案,实施面对社区居民的健康干预。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这些原本应该在社区医疗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健康档案,如今多数成了死档。
健康档案三年没更新
在位于南岗区泰山小区内的泰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内,一位医生不无感叹地向记者回忆说,当时正值盛夏,每天5点半下班后,他们所有的医生两人一组、拿着门牌号码、按楼幢“包片”,平均每个人要完成三幢楼居民的健康档案调查,每天都得干到晚上9点半,双休日更是全天“跑楼”。当记者问起健康档案的建立情况时,该服务站的主任程云凇说,服务站负责泰山小区内3000人左右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可只有1000人左右建立了健康档案,其中60%为老人,一半以上的健康档案如今成了死档,有些档案已经3年没更新了,原因是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找不到本人。
随后,记者在泰山小区内见到了今年65岁的王大爷。他说,社区给自己建立健康档案是好事,可有病他还是想去大医院,不愿意到社区去看,他担心误事。
成为“死档”原因多
程云凇主任分析说,首先是居民就医观念有偏差,他们不论小病、大病都相信大医院,根本不理睬社区医生的建议。健康档案的作用在于能掌握病人全面的情况,但病人到其他医院就医的情况社区医生并不掌握,这显然使档案的完整性打了折扣;其次是医保政策的限制,不少单位甚至规定到社区医院就医的费用不报销;此外,社区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也是原因之一;最后,由于没有相应的收益,健康档案的利用主要靠医生个人的主动性和责任心,社区医生缺乏参与健康管理的动力。
--稿件来自《新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