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北京朝阳公园的金台艺术馆结识了雕塑家袁熙坤先生,但更让我受到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的是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家为北京奥运会创作的两千多件雕塑作品。这些充满想象力的雕塑无声地矗立在那里,使你一下子对于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的理解有了新的感受。
袁熙坤反戴着一顶棒球帽,站在他为顾拜旦塑的铜像前,六十多岁的他,在春日的阳光下显得生气勃勃。3月底,萨马兰奇先生专门来到金台艺术馆为铜像揭幕,同时接受了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入围作品方案。为奥运当“义工”。袁熙坤还真是老资格,早在北京申奥还处于进行时阶段,他就向自己结识的包括萨马兰奇在内的100多位各国政要和知名人士发出信函,希望他们支持中国申奥;2001年,在全国政协会议召开时,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他站在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征集提案签名,呼吁全体政协委员热情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北京申奥成功以后,作为一个著名的艺术家,他在中国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支持下,在全球发起了2008奥运景观雕塑大赛。用袁熙坤自己的话说,如果将这次征集看作一次奥运会,参加的可以说都是国际健将,因为各国推荐的都是这个领域内高水平的艺术家。但是由于所征集入选的作品要放弃著作权,一些“宁可不要银子,也要牌子”的艺术家是在经过思想斗争后做出参加的决定。可以说,这次活动能征集到2433件方案作品,是创造了奥林匹克史上的一个纪录,我感到很荣耀。
目前评选已经完成,组委会将用两个月的时间将290件雕塑方案复制成一式三套展品,拟于6月启动全国巡展,并且将到世界各地巡展。袁熙坤为此几年来全部身心扑到这个工作上,自己也投入了上百万元的资金。袁熙坤说自己是在圆一个梦。一个艺术家的梦,一个中国人的梦。
其实,当5年前的7月13日莫斯科的投票点燃了中华民族心中的火焰时,2008年就成为所有华夏儿女挥之不去的情结。个人的梦也是国家、民族的梦,北京奥运会成为民族复兴的伟大标志。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近日在参观奥运会工地时,也禁不住说,2008年他要到北京来看奥运会。
2008年不仅是北京的,也是整个中国的,同时,也是全世界的。袁熙坤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大一件作品,因为他的梦和祖国、世界连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