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官6年来首度访台
本报特约记者 罗山爱
英文版《台北时报》认为,巴提亚访台,与其说是为了台湾当局打气,倒不如说是来呼吁台湾重视与大陆展开正常贸易的。
据台湾媒体报道,5月24日至27日,美国贸易副代表卡伦·巴提亚对台湾进行“访问”。他是6年来抵台的美国最高级别官员。由于巴提亚的行程刚好在陈水扁闹出“终统”、“过境”风波之后,因此备受瞩目。不过他接受媒体访问时竭力淡化此行的政治含义,强调“这不是一次政治访问”。
六年来最高层美国官员访台,强调“这不是政治访问”
1992年,老布什总统派遣联邦贸易代表卡拉·希尔斯女士访台,开启了两年一度内阁成员访台先例。之后陆续访台的官员包括1994年的运输部长潘尼亚,1996年的中小企业署长雷德,1998年的能源部长理查森,以及2000年的运输部长斯雷德。但由于“9.11”恐怖袭击以及知识产权争议等因素,美国此后未再派遣高层官员访台。因为知识产权问题,美国甚至还一度禁止副助理部长以上层级的经贸官员访台。后来台湾通过修法执法,才逐渐消解了美国的怨气。
此次访台前,巴提亚对台湾媒体说:“我在台北访问可能会受到当地媒体注意,但我要强调的是,这不是一次政治访问。此行是要依据先前即已存在的一项协议,来加强双方的经济关系。”为了表示美国与台湾间的非官方关系,美国贸易代表处特别指出,巴提亚此行是在“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经济及文化代表处”的架构下进行,与巴提亚稍后对越南、印度的访问具有本质区别。
台当局礼宾机构全体出动,但他没有带来“胡萝卜”
据悉,这次访问的重头戏是美台双方进行《投资贸易保障协定》谈判。涉及范围包括农业、知识产权、制药、电信政策、避免双重课税、加强金融监理与保险监理合作等。按照巴提亚的话说:“所有事情都会放在台面上。”
不过台湾“经济部长”陈瑞隆的目标则定得更高,希望谈判进展到更高层级,美台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加快台湾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步伐。台湾当局还主动让“海关部门”协助“经济部”参与谈判,与美方商讨通过高雄港,基隆港等港口间合作来防止恐怖攻击事件。
不过在陈水扁主动挑战两岸关系的情况下,美方表现并不积极。AIT今年稍早就已明确告知台湾当局,目前美台洽谈FTA可能性极低。许多台湾媒体还注意到这样的细节,5月20日,巴提亚在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就自己即将访问的亚洲三个“芳邻”进行了意有所指的点评:越南是“摆脱贫困、活力充沛的‘精彩之国’”,最近美越刚刚签署越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协议;印度“经济发展越来越具有魅力”,美国会在那里获得丰富的贸易机会;至于台湾,巴提亚只说了一句“我们会继续交往”。因此岛内普遍认为,巴提亚并不会给台湾带来什么“胡萝卜”,只不过给台湾留下“念想”罢了。
由于巴提亚是六年来访台的最高层美国官员,为表示热烈欢迎,台湾当局的礼宾机构不仅全体出动,细致安排美国代表团的住宿办公场所,还精心挑选旅游线路。民进党当局还通过AIT,希望能多安排台湾当局首脑与巴提亚一行的见面次数,但被AIT以“本末倒置,影响经济工作”为名拒绝。
主管大陆经济事务官员同行,美台经贸活动纳入“大中华”圈
巴提亚一行中,还有一位令人关注的人物,他便是主管美国与中国大陆经济事务的助理贸易代表提姆·斯特拉福。AIT台北办事处主任杨苏棣特别指出,斯特拉福是处理两岸贸易的灵魂人物。
美国《洛杉矶时报》指出,经济是台湾生存的命脉,台湾对外投资的71%在中国大陆。而中国获得的海外直接投资(FDI)中有一半来自台湾,达2800亿美元之巨。可以说两岸经济已经形成利益共同体。
巴提亚与斯特拉福此次联手参加美台经济谈判,显示出美国已经将美台双边经贸活动放到“大中华”经济圈的角度进行考虑。
评论:台若不思悔改,美将无情抛弃
在全球经贸区域化的今天,台湾经济早就因当局的无能无为而遭到“边缘化”,台湾已被排除在“东盟+中日韩”自由贸易谈判之外。台湾与巴拿马、危地马拉等所谓“邦交国”结成的自由贸易区,对于台湾而言,只具有“聊胜于无”的虚幻意义,现在台湾又将发展经济的希望寄托在建立“美台自由贸易区”上,但美国绝不会丢给自我封闭、无利可图的台湾“哪怕是最小的一根胡萝卜”。
今年5月初,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公布世界各国和地区竞争力评比,台湾在内外交迫下排名第18(从去年第11名退步7位),中国大陆排名第19(从去年第31名进步12位),预计明年中国大陆将会超过台湾,如果台湾再不有所改进,美国在经济上将其无情抛弃则是迟早的事。
英文版《台北时报》认为,巴提亚访台,与其说是给台湾当局提气,倒不如说是呼吁台湾重视与大陆展开正常贸易。
与巴提亚访台相呼应,美国在台协会(AIT)也积极向外放话,着力希望台湾当局能“正确领会美国的意图”。AIT台北办事处长杨苏棣说,美台关系基本上仍“坚实健康”,但不能把美台长年累积的友谊“视为理所当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