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面对的是未成年人,因此其审美意义和文化价值非同寻常。西北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谭旭东新著《重绘中国儿童文学地图》,是一部视野开阔、视角新颖的儿童文学理论批评著作。作者紧紧围绕着儿童文学新创作、新理论建设的方向,用生动活泼而不乏理性的文字描绘了中国儿童文学的一幅新地图——这是一幅带有总体性特征的地图,一幅包含了多元态势的地图,一幅散发着新鲜生命气息的地图,一幅与当代儿童内心、当代文化、当代文学紧密相连的地图。
对儿童文学诗学的新思考是这部书的特色。儿童文学是一个弱势学科,儿童文学界一直对此耿耿于怀,这不能仅仅归咎于社会对儿童文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还与儿童文学作为独立艺术形态发生较晚有关,也就是说,儿童文学在中国一直没有自己成熟的理论思维,也没有建立起独立的诗学。如果考察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发生,不难发现儿童文学作为一种现代性形式是与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的,它的出现得益于近现代报刊对西方儿童文学的传播,也与现代思想启蒙运动和文学革命对人的发现和对儿童本位的文学的呼唤有关。但现代儿童文学毕竟只是现代文学的一个很小很小的部分,姑且不说与大量的西方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被译介相比,西方儿童文学的引入也是非常少的,就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而言,则几乎是非常单薄的。周作人的《儿童文学小论》应该是现代文学中最有分量的儿童文学理论文字了,但如果阅读了儿童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的著作,我们会发现周作人的“儿童本位论”和以少儿读者不同年龄的心理差异而进行的“层次划分”其实并没有对儿童文学进行本体特色的呈现,因为“儿童本位论”无法对儿童教育与儿童文学进行区分。在《重绘中国儿童文学地图》里,谭旭东则超越了“儿童本位论”,对儿童文学所包含的儿童精神哲学、爱的哲学、梦想的诗学进行了论析,而且对儿童文学的类型化、儿童文学能否以读者喜好为标准等问题进行了严密有力的论述,还对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重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对电子媒介时代儿童文学对儿童心灵的发展、对童年生态的优化、对儿童教育的支援与对儿童母语意识的培养等文化价值进行了重估,还从童话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童话的意义,论述了童诗的美学价值。而这些正是当前儿童文学理论批评所需要突破的,对社会读者来说也急需的理论阐述,这本新书让人们看到了儿童文学所支撑的一片蓝天。
作者没有将自己囿于儿童文学圈子,而是将儿童文学置于整个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发展背景下来考察。书中无论是对转型期儿童文学的整体审视,还是对儿童小说、童话、童诗、少儿科幻和儿童散文等创作的个案观察和宏观论述,以及对新世纪少儿出版的现象研究,都可以看到一幅历时性和共时性并存的儿童文学生动景象。作者感受到了社会经济、文化和信息方式等的变革给儿童文学带来的种种问题和挑战,敏锐地提出了一些深层次的美学问题。其学术姿态是对话式的、学术思想是建设性的。作者也没有有意地拔高儿童文学,而是从大量的资料和文本出发来展现当代儿童文学,特别是新时期儿童文学所取得的多方面艺术成就,这些都是本书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