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及4月份的各项金融数据公布后,金融机构信贷猛增现象已引起广泛关注。自2004年开始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来,在银行信贷规模逐步回落的背景下,对银行“惧贷”、“惜贷”的指责言犹在耳,现在又多了“宽货币”、“宽信贷”的怀疑。
在信贷投入的“紧”、“宽”之间,银行方面似乎一时陷入了进退失据的处境。其实,如果我们多换几个角度,对目前金融机构的信贷猛增现象,应该可以得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年,恰好又面临各地政府陆续换届,在科学发展观还没有落实到位、政府主导资源配置模式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情况下,地方投资仍然成为推动新一轮投资扩张的主导力量。数字显示,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高达29.8%,而由中央审批的大项目只占总投资规模的10%左右,增长速度也不到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一半。
根据发改委的数据,一季度投资增速超过35%的省份有16个。我们注意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针对一季度经济形势曾作出如下分析,“如今投资冲动多存在于地方政府,有些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在贷款过程中是间接地相信了地方政府的担保,有的项目虽然是民间投资者出面,但是背后或多或少可能有间接的政府担保因素。”我们认为,一季度投资、信贷双双反弹,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是主要原因。
由此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在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面前,银行将何以保持清醒的头脑?这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在我们的经济金融生活中,经常以一种新的面目出现。这是因为经济金融环境在逐渐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双方有了共同的投资热情以后,这种热情产生的最直接的后果,便是今年前四个月的“信贷猛增”。那么,银行方面的投资热情又是从何而来呢?
我们认为,当前银行流动性过剩,约9万亿元存差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压力。国家对一些金融机构注资以后,资本对贷款的硬约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这是刺激其贷款猛增的主要因素。
同时,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上,更加重视提升资产收益和股东回报,增加贷款的动机较强。央行有关人士曾表示,有商业银行反映,股改之后银行的ROA(资产回报率)、ROE(股东权益回报率)指标压力非常大,董事会给的压力也比股改之前更加明确。
比如,今年以来,某国有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频频签署合作协议。短短几个月时间,就通过与东部、中部等地方政府签署银政合作协议的方式,承诺提供的资金已经近1万亿元,并同时与诸多国内大型企业签署了巨额银企合作协议。银监会的判断也表明,农信社改革以后,由于农村信用社股金和存款增长较多,贷款增加迅猛,2005年为有史以来最多的一年,今年这一状况仍在延续。
从4月28日起,央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这是自2004年10月以来,央行第二次调高贷款利率,存贷利差继续扩大,我们认为,由于目前银行信贷中很多项目是政府贷款,对利率的敏感性较差,如不采取综合调控措施,商业银行贷款积极性将会继续保持。
今年前四个月银行信贷增长偏快,让我们想起了银政关系这个老话题,但部分金融机构出现的投资热情,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股改后的银行如何正确对待商业利益与国家宏观经济利益的关系、防止贷款大起大落;央行如何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等等。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国家各宏观经济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过程。
(作者为中国《金融时报》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