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报讯(记者廖奇通讯员陆航)记者从北京邮政部门了解到,第二届北京少年儿童书信比赛启动一个月来遭到了北京小孩的冷遇,5月26日一天竟然没有收到一封本市少儿的参赛作品。专家分析,越来越多生于“互联网一代”的孩子开始忘记中国“鸿雁传书”的传统。
5月26日,在本市邮件处理单位北京邮区中心局信函分拣现场记者看到,只有一盒内装300余封正面写有“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字样的信件放在分拣台上。
据现场的分拣员介绍,当天在分拣现场只发现了这盒从天津寄往少年儿童书信比赛活动的邮件,并没有发现本市儿童交寄的参赛信件。
记者了解到,正在进行的第二届北京少年儿童书信比赛的投稿截止时间为5月31日。从4月17日开始,中心局信函分拣现场就贴出了“关于如何做好少年儿童书信比赛邮件处理的通知”,但是据分拣员回忆,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分拣现场并没有发现过大量成批的参赛信件。
邮局的分拣员普遍反映,只有在圣诞节和元旦前才可以更多地看到一些学生之间相互寄递的贺卡和明信片,上面的汉字大多也写得歪歪扭扭。而主动寄明信片给父母、老人表示祝福和关心的,则更少见了。
专家分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生于“互联网一代”的孩子开始忘记中国“鸿雁传书”的传统。前不久一项针对青少年儿童上网的调查也表明,中学生上网60.7%的人玩游戏,34.1%的人找朋友聊天,29.1%的人关注影视文艺动态,27.9%的人关注体坛动态,27.5%的人看新闻,24.3%的人发E-mail,18.6%的人选择软件,5.7%的人关注卫生保健信息。
一位上了年纪的分拣员对记者说:“虽然现在商业信函越来越多,分拣机的处理速度也越来越快,但过去那种双手握满家书的感觉更让人觉得温馨。真希望现在的孩子能够拿起手中的笔,时常给自己的亲人和同学报一份平安、送上一份问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