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宇,你算算2008年8月8日是星期几好吗?”
17岁的张浩宇靠着墙,皱了皱眉,眨了眨眼,“星期五。”
“你知道那天是什么意思吗?”
“奥运会。”
“真棒啊。 ”
听到表扬,张浩宇顿时激动起来,抱住校长周晔的脖子蹦个不停。“他高兴起来就是这样”,周晔笑着对记者说。
这是记者在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采访时遇到的一个场景。就像一部美国电影《雨人》描述的那样,某些智障儿对数字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张浩宇正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你随口说出某年月日,他随即能报出那天是星期几。
一个智障儿具有这样的能力,也许要感叹造化的难以捉摸。但能将这个日子和奥运会联系在一起,则是学校老师们的辛勤之功。
在遍布全国的数百所奥林匹克示范校中,北京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是唯一一所残疾人学校。5月21日,学校刚刚举行了示范校揭牌仪式。走进教学楼,门厅里挂着一面奥运会的倒计时牌,与人们常见的倒计时牌不同,这里显示着三个时间,北京奥运会、北京残奥会,以及2007年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专为智障人士举行)。
学校有近两百名学生,聋儿和智障儿各占一半。校园里的所见所闻无不在提醒记者,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而老师们要做的事,就是让孩子们尽力去接近普通的生活。
奥林匹克,就是实现“普通生活”最好的方式之一。
“北京申办奥运会时,我们就开始有意识地对孩子们进行奥林匹克知识教育。”校长周晔说:“包括课堂教学、体育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都渗透着奥林匹克的内容。我们还和宏志中学联合举办过‘同为主人翁,携手迎奥运’活动;让学生们和奥运冠军面对面,亲手触摸奥运奖牌。我们想让孩子们知道,奥运会不仅是一个体育盛会,更是文化盛会、民族盛会。”
周晔说:“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帮助他们学习怎样克服困难。这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意志品质培养都非常重要。”
2004年,学校参加了东城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和健全孩子的平等竞技中,特教学校获得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二名。“平等、尊重、自信,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说起体育为孩子们带来的益处,周晔感触颇深。
教学楼的走廊,教室的黑板报上,孩子们画的憨态可掬的“福娃”随处可见,孩子们的心声也跃然而出。“2008年奥运会,希望我们的祖国焕然一新。”“2008年奥运会,是我们中国人的光荣。”
“杨子,来。”周晔又叫过一个小女孩。13岁的杨子瘦瘦小小,戴着一副助听器,当她听清记者的问题,马上用语言和手势同时开始回答:“我喜欢乒乓球。我喜欢邓亚萍和姚明。2008年,我希望成为奥运会的志愿者,我可以当手语翻译。”
眼下,特教学校的孩子们正在排练一套武术操。过两天,他们还要对公众表演。周晔对孩子们说,练好武术操,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观看,其中就有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你们想不想见到奥运运动员?”孩子们的眼睛立刻亮了:“想!”他们练得更认真了。
运动员、福娃、胜利的欢呼、飘扬的国旗……在这些孩子们的心目中,都是最真切的奥运会。在这些孩子们的心灵中,奥林匹克正默默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