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一拨拨孩子快速挪动鼠标,眼睛死盯屏幕,沉迷网络游戏之中不能自拔时,不少家长把网络当成洪水猛兽。
其实,网络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东西:全球最快速的资讯、散发浓浓爱心的第一时间网络救助、便捷的网上电子商务交易……和现实社会一样,网络除了灰暗,更多是阳光。
以有别传统教育手段的方式,教育博客正悄悄走红海南校园。老师可以把自己的感悟、思考,通过博客彼此交流,并传递给孩子。同样,孩子也可以把自己的疑问、困惑、认知,传递给老师。
其实,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准备不足,而非网络的原罪。教育博客给了我们一种新的思路,换种方式引导,网络可以给孩子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帮助。
开动脑筋,打开心窗,孩子的成长可以沐浴到网络更多的阳光。
换种方式引导,孩子的成长其实可以沐浴到更多的网络阳光。苏建强 摄 教育博客能否成为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有效补充? 资料照片 王凯 摄
海口晚报网5月29日讯:当名人博客红遍全国的时候,教育博客也红红火火在各地安家。
以鼠标作粉笔,以屏幕为黑板。教育博客正以有别传统的教育模式悄悄走红海南,成为网络上的“第二校园”。
一年多时间8千万点击率
根据教育部开展“网络教研”课题的有关要求,2004年年底,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引进了“成长博客”,利用博客(网络日志)交流的形式开展业务研讨。短短一年多时间,该博客网的点击率达8000多万次,居全国教育类博客点击率第六位。
“‘成长博客’面向全国师生,目前已有5万多名会员,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海南。从交流的热烈气氛来说,海南的教育博客是走在全国前列的。”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副院长周积昀说。
2005年,教育部新课程网络教研项目之一“赛埔学院”启动,海南作为首个试点省,从全省各地中小学选了330名教师、教研员参加网上学习。“海南能成为赛埔学院首个试点省,主要是我们有‘成长博客’这个网络基础,主动争取。但通过赛埔网上学习,各地学员们又加深了对博客的认识,推动了它在海南的发展。目前,全省各地都有学校开设博客。”周积昀说。
记者点击“成长博客”海南区域,见到了几百个来自海口、三亚、琼海、儋州、屯昌等县市中小学及教研机构的博客群组,而这还不包括数以万计的老师、学生的个人博客。
写博客的小学生:有时间天天写
2005年底,龙华区在“成长博客”上以26小为龙头,相继成立了龙华区“阳光教师联盟”和“阳光少年联盟”,除了城区学校外,新坡、遵谭、龙桥等五个乡镇的中心学校也加入进来。“博客缩小了时空,我们可以随时通过它掌握乡镇学校老师第一手的材料,城乡联系更加紧密。”海口市龙华区教科局局长张林表示。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教学专业组核心成员之一、华南师大教授刘良华在26小校长余志君的博客中这样留言:“就我所知,您的学校可能是中国教育界最早推出“阳光教师联盟”的学校。我们一直在寻找和关注“学校网络教研”的发展样式。希望您的学校能够成为成功的示范学校。”
而在“阳光少年联盟”里,写博客的小学生同样兴致很高。26小405班的王佩瑶小朋友有个名字很好听的博客:“瑶池玉液”。她说,全班69人,有30多个有博客,都是今年2月份由老师帮忙申请的。“有时间的话每天都写,爸爸、妈妈、老师、同学都在上面留言、点评,我自己也可以评别人的,很有意思。”她说。
教师博客的未来之路
随着教师博客的不断推广,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先行一步,把教师博客纳入“体制内”,由主管部门负责组建博客、开展博客大赛,甚至把优秀博客纳入论文范畴。纳入体制内,能否成为教师博客的最终归宿呢?
周积昀认为,尽管博客是私人化的事物,但要规范管理,还是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而且海南的“成长博客”本来就是教培院引入的,这也代表了政府的态度和声音。“我们已经向学校发文推广博客,但没有强制性,学校可以依照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开展。”他说。
在网上长期跟踪成长博客之后,今年4月,南京师大教育技术系网络教育应用研究项目组来海南考察。该项目组负责人王珺博士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尽管成长博客是半官方性质,但它的普及面,以及老师、学生表现出来的热情都让人惊讶。“博客的成立和推广离不开教育部门,但要使其具有生命力,还得依靠一批拥有教育理想和激情的老师。”她说。
而部分学校的负责人也表示,尽管学校统一替全校老师申请了博客号,但能长期保持写博客习惯的,也只是部分老师。
IT界有个“二八”法则,即80%的用户只会使用到某一IT产品20%的功能。用这个法则测量,即使动用行政力量使教师全员参与,最终也只有20%的教师会形成写博客的习惯。或许,保持自然、真实,才是教师博客的未来之路。
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同教育博客:多功能的教育平台
博客是什么?通常的答案是“网络日志”;博客能干什么?回答则是多种多样了,不过,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成长博客”是多功能的教育平台。
教研、教学的交流平台
“博客打破了学校、学科、地域的界限,通过在线讨论、留言等方式和同行、专家进行交流,看得更高、更远。对于学生来说,鼓励学生写博客,能激发他们对写作和学习的乐趣。”海口市25小副校长张莹说。
海南省教培院副院长周积昀认为,全省有8万老师,但只有几十名教研员,博客放大了资源空间,让教研员们能了解老师在想什么、做什么,从而有效进行教育改革和教学研讨。
海口市教研室何玲老师表示,博客不光可以帮助语文教学,还可以在各个领域不断拓宽,比如美术、音乐、科学等。“博客有网络声像合一的特点,资源又丰富,完全可以向多科目发展。如26小就利用学校的木棉树,在博客上就作文、科学、舞蹈、美术等开展了‘木棉系列’,这是有益的尝试。”何玲说。
全面评估老师的有效窗口
对于博客,农垦直属第一小学校长邢益宝还有另一种看法:看其文观其人。他认为,有故事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能在博客上写下一篇又一篇关于学生、关于教育的文章,说明这个老师在关心、观察孩子,真正地在思考。“传统的教研评估,是通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但那些格式化的东西大多是从别人那拼拼剪剪来的。写这样的文章,既发挥不了老师的真正才能,又难以让学校做正确评价。把理论放在故事里,把效果体现出来才是生动鲜活的东西。”邢益宝说。
他表示,老师应该在博客中把生活和业务融合在一起,用生活来做专业,专业才有滋味。“学校老师的每篇博客我都会点评,这也传达了一个信息:我需要的是这样的老师。”他说。
沟通老师父母孩子心灵的桥梁
博客有情感宣泄的功能,对于成长博客来说,通过交流化解老师、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和孩子的矛盾也是重要的内容。“因工作忙,我把答应教孩子唱歌的事情忘了,学生们在我博客上留言,希望老师要说话算话。孩子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我觉得是对老师工作的促进。”25小语文老师周萍说。
龙华小学教导郑冬梅认为,“成长博客”面向师生,可以发展成为情感交流和心理教育、辅导的平台。“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的孩子处在叛逆期,有很多心理问题,但他们缺乏和老师、家长交流的窗口,同时,很多老师也缺乏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可以在成长博客上增添心理教育的专门内容,或者邀请专家进行在线咨询,进一步利用博客自由、轻松的交流平台。”郑冬梅说。
赞成方认为开拓了视野;反对方担心“触网”上瘾
学生博客有人欢喜有人忧
博客毕竟依附于网络之上,而“网瘾少年”已成为当今社会上难以抹去的阴影。尽管学生写博客的良好成效初显,但和推广教师博客相比,它显然遇到了更大的阻力。
学生快乐 家长担心
从博客上发表文章的频率看,孩子们显然被这种崭新的写作方式迷住了。海口市26小四年级学生王川南以前是个怕写作文的孩子,但在博客上,他一写就是50多篇。“写作文总是照着课本,有很多要求,但写博客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很自由。而且不像写作文时只有一个老师改,上面有很多同学和老师点评,有种自豪感。”
海口市25小三年级的唐斐尽管还没有自己的博客,但已经在老师的博客里贴了很多自己的文章。她说,写博客可以让自己动脑筋去思考,不敢照着作文书上抄,因为好多人都能看见你的文章。
但是在家长的欣慰下也隐藏着不安。一位黄姓的家长表示,他不准备让孩子提前“触网”。“我作为成年人,有时都无法控制上网时间,何况是好奇心强的孩子。博客就算对孩子有帮助,谁又能保证孩子上网就一定是在用它?万一只是打着幌子,玩其他的呢?”他说。
不仅家长担心学生自控能力不强,沉迷网络,连部分老师都对此持保守态度。许老师自己有个很不错的博客,但她也只允许自己的学生每个星期上一次博客。此外,新坡中学的蒙老师也认为,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家里很少有电脑,网吧成为他们写博客的主要地点。“网吧里的人参差不齐,很难保证学生不受影响,去看不健康的东西,尤其是青春期的初中生。”他说。
博客“无罪” 引导是关键
潇涵是26小4年级的学生,博客的出现给酷爱写作的她提供了神奇的窗口,恨不得每天都在上面写点东西。但最初父母却不太同意她写博客,如今,在孩子的影响下,潇涵的爸爸也在一个星期前开设了自己的博客。
“可能由于警察的职业关系,我以前的教育方式比较直接,但在博客上,我们互相尊重、互相点评文章,拉近了我和女儿的距离。我现在是拜女儿为师,博客的申请和设置全是她教我的。”他说。不过,他现在只允许女儿在周末写博客,而且上网时,必须有父母陪在身边。“如果家长不引导,孩子的自控能力差,会影响学习和身心发展。”他说。
“不少家长把网络看成洪水猛兽,甚至有的老师也担心学生沉迷网络,所以发展学生博客还有不少困难。但是,网络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本身就不可避免,如果把学生对网络上不健康东西的兴趣转移到博客等上面来,对学生的智力、情感开发都有很大帮助,关键是家长和老师如何去引导。”省教培院副院长周积昀说。
感悟、思考、认可、快乐———写博客的老师们
教师博客带着一股自娱自乐的草根精神红起来了。然而,这种民间文化毕竟还游离在体制外,在博客上发表的文章也不能算作正式的论文和教育成果与职称挂钩。但是,对话那些经常写博客的老师们,你会收获一个丰富、热情的内心世界。“感悟、思考、认可、快乐”,正是他们不竭的动力。
“博客就是我的工作平台”
“最开始,博客只是我的心情驿站,而现在它已成为我的工作平台。博客上有许多志同道合的同行和专家,即使有时写博客写到凌晨一两点,也不觉得累。”海口市26小校长余志君说。
打开余志君的博客,仔细留意一下她发表文章的时间,你会发现80%的文章是在晚上11点之后完成,最晚的甚至到了凌晨3点。“博客除了自己写,还要回复别人。白天要忙学校的校务,只有晚上和周末有点空余时间。”她说。
当记者采访余志君时,四年级的学生王佩瑶心急火燎地走了进来,告诉校长自己的博客坏了,不能显示文章。余志君立即上网与管理员联系,寻求帮助。事后,王佩瑶告诉记者,她经常在博客上和校长互相留言,觉得校长非常和蔼,所以有事就直接来找她。余志君读三年级的儿子也在“成长博客”上安了“家”,母子俩常在博客上交流,儿子闪烁着智慧的天真语言,和母亲的教育反思,常引来老师一长串的评论。
收获了师生的信任,收获了同行、专家的认可,收获了母子的亲情,尽管写博客耗去了余志君大部分休息时间,她依然乐在其中。
乡村中学老师的博客情结
“自参加龙华百名兼职教研员培训才五个月,有缘结识成长博客,爱上了成长博客,至今是爱意浓浓,情不自拔。喜欢做一件事,达到入迷的程度,就如恋爱上一个人,一切都非常美好!”
———摘自龙华区新坡镇新坡中学蒙智良老师的博客
蒙智良以“老蒙”的名字在成长博客上留下了很多足迹,谈到博客,他的语气里饱含着浓浓的感情。“作为一名乡村老师,以前哪有机会和外面的专家交流,顶多参加培训,也只是远远地看一眼,听一下。就算写了点东西,也不知道拿给谁看。现在,我可以随时看别人的博客,吸收营养,还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想,许多同行、专家都能看到,不时对我提出宝贵意见。”老蒙说。
老蒙表示,在新坡中学40多名老师中,已有10多个有自己的个人博客,此外,还成立了新坡中学的学生博客“凤凰花”。
“博客给我们一线的老师,尤其是乡村老师提供了非常好的对话平台,缩短了我们与外界的距离。”老蒙说。
享受关注与被关注的喜悦
周萍是海口市25小的语文老师,注意到她的博客,是源于她博客上《点燃激情、有效分享———网络教研的魅力所在》一文。她在文中这样写到:“网络教研的兴起和运用打破了这一格局,每一位参与者都处于关注和被关注的状态,它营造了一种“乐意与他人分享知识”,“真心帮助别人提高”的良好的氛围。”
在该文的评论中,署名为黄国才的老师这样表示:我们第一次感受到“别人需要我”、“我需要别人”,我们彼此交流、鼓励、探讨、碰撞……是那样直接、真诚而不设防。当一个觉察到“别人需要你”时,会有一种莫大的欣喜,会不断把自己的潜能激发出来。在这种氛围中,人人的潜质都被激活了,成为“泉眼”。
“我们平时和校长以及别的科目老师交流并不多,但通过博客,可以让别人更多地了解自己。在博客上,还可以和大家分享成就,分担压力与苦恼,这种被认可的感觉非常快乐。”她笑着说。
:国内教育博客
浙江苍南:优秀博客可当县级论文
2005年12月12日,苍南县教育局向各学区、各类学校以公文形式发出《关于开展“精彩2005”苍南县教师优秀博客评比的通知》,征集该县优秀的教师博客,获奖作品享受县级论文同等待遇。这在教育系统可是个新鲜事儿。
据悉,苍南至少有600名教师利用博客技术写教育随笔、上传课件等,作为一种网络个人展示、沟通的综合工具,教师博客正快速在全县范围扩展。
成都:名师开博客
首批成都教师博客将采用“成都名师博客”的专栏形式。名师博客人选采取自愿报名与推荐人选两种方式产生。凡获得过区(市)县及以上表彰或奖励的教育工作者,在本人自愿的基础上,由学校(单位)推荐报名。市教育局人事处副处长王黎明表示,如果有些非常优秀的教师由于年龄原因不适应电脑操作,也可以召集一批青年教师组成工作室,合力开一个博客。
据介绍,由教育部门组织教师推博客在四川还是首例。
(周元 辑)(来源:海南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