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五月二十九日电 题:“中国凡·高”长眠申城
中新社记者 孙璐
这是一位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画家,这却是一位有着“中国凡·高”美誉、永远留在东方美术史中的画家。他有着传奇般的经历——少年成名,中年患病,晚年疯癫;他更有着非凡的艺术成就——其画作集印象派、野兽派、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之大成。
今天上午,宁波籍天才画家沙耆纪念像揭幕暨骨灰安葬仪式在上海福寿园举行。夕照沙村孤影远,月落藜斋残梦偏,记者在与在场文化艺术界名人的交谈中渐渐了解到这一中国近代史上画坛怪才传奇的一生。
少年得志艺名传
沙耆,一九一四年春出生在宁波东钱湖南岸的沙村,六岁时展露出绘画天份,走上艺术之路后先后求师于王个簃、刘海粟和徐悲鸿等艺术大师。
一九三七年春,在徐悲鸿的力荐下,沙耆赴比利时国立皇家美术学院深造,他在异国他乡创作了大量作品,并获得了比利时政府颁发的“优秀美术金质奖章”。声名最盛时沙耆被誉为“中国的凡·高”,其作品多次与毕加索等世界名家的作品一起展出,功成名就的沙耆还与他国公主发生过一段浪漫的跨国恋情。
记者了解到,沙耆青年的传奇经历还曾被此间越剧界改编为音画越剧《藜斋残梦》,用柔美的越剧来演绎一名油画家的传奇经历,这在越剧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中年回国病缠身
一九四六年秋,沙耆回国,徐悲鸿即聘他为北平艺专教授,但由于疾病缠身,未能上任。嗣后,他长期蛰居自己的故乡。
“他是一位几乎被人们遗忘的画家。然而,他又是一位将永远留在我们的美术史上、并激发我们去对艺术的意义不断思考的画家。”中国油画学会主席詹建俊表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吴孟庆则在此表示,中晚年的沙耆画风幡然一变,集印象派、野兽派、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之大成,自出机杼,创造出了一幅幅气势恢宏的作品,他的艺术成就值得中国内地美术界重新认识。
晚年疯癫笔未停
几经磨难的沙耆,后半生一直在疯癫中度过,然而他手中的画笔却从来没有停下。一九八三年,沙耆再度“出山”,他先后在杭州、上海、北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引起轰动。中国油画学会和中国美术学院研究学部专家一致认为,对沙耆艺术地位要重新评价,外国同行则干脆称他是“中国的凡高”。
五月的申城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在上海福寿园的青山绿水间,沙耆似乎找到了他最终的精神家园。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