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那大5月29日电(记者孙乐明特约记者郭树护)近年来,“那大粽”由于名声日渐传外,每年的端午节,旅居省内省外的儋州籍老乡和儋州人的亲戚、好友,都纷纷向故乡人和儋州朋友索要“那大粽”,作为节日食品。
近日来,那大汽车总站特地办起了粽子托运处,今天下午3点,记者看到前来托运粽子的人们排起了长队,将那大粽用快递的业务寄往广州、珠海、东莞、深圳、海口等地。 据统计,昨天以来,该部已办理1200多笔粽子快递业务。
“长坡米烂洛基粽,王五狗肉香透胸。马井红鱼香破釜,排浦薯香吃肚膨。”
这首儋州山歌提到的“洛基粽”,就是现在所指的“那大粽”。那大城的名声现在比洛基大了,人们便将“洛基粽”叫为“那大粽”。
“那大粽”由于选料上乘,制作考究,名声日渐传扬岛内外。
儋州人包粽子的历史究竟有多长,暂时还无法考究,但“洛基粽”的产生,相传与上世纪40年代儋州市洛基镇上高州移民家庭的一名女主人有关,她利用当地优质糯米加入各种配料制成粽子拿到市场去卖,由于质量好,于是,“洛基粽”就闻名于当地了。
那大粽的选料,一选叶二选米三选馅料。粽叶的选料,一定是从山上割回来的野生“粽叶”。米料选的是新鲜的糯米,馅料则选猪脚肉、五花肉和咸鸭蛋。近年来,由于那大城区聚居不同地区的居民,有些居民包那大粽还配上了黑豆、虾米、红鱼等。
制作那大粽,第一步是将粽叶放下大锅里煮,把青青的粽叶煮成暗黄色发出香味后,就捞出来擦干叶面上的水滴,然后以三、五片不等间叠展铺起来准备接米、馅。所用的糯米,必须用清水浸透后滤干,一般是一斤米包3—5个粽子。包粽子还须有一手绑扎手艺,须把粽子扎得严严实实不透水。粽子包扎好后,就投进大锅里去熬了。熬粽子,必须把水浸没锅里的粽子面,一锅粽子一般熬10个钟头便熟了,如果熬煮中水量不够到熬熟时间时,中间必须另添加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