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又见端午,又闻粽香。包、食、思,嵌在我国两千多年民俗传统中的一只粽子,物质内容平凡,精神诉求朴素。然而今天,细看这只粽子日渐“超凡脱俗”的“切片”,再也没那么简单了。
“天价粽子”被时尚元素渗透,不再是卖粽子、卖文化,而是对满足大众的物质、精神需求的异化。钱来物往的市场虽不说话,却在默默诉说,投影在粽子走向奢华、厂商张大胃口之“超凡脱俗”上的,是一些畸形社会需求,如腐蚀权力的“公关”需求、基尼系数逾0.45中的“高端”奢侈需求、富人的炫耀需求,穷人的面子需求…… 前两天见报那位羞于见土得掉渣的母亲,耻于吃母亲手中土得掉份的粽子的大学生,并非生来如此。他“超凡脱俗”的“与时俱进”,折射了不屑质朴、平常的不良社会生态。
最恶劣的“超凡脱俗”,是损人健康而昧心敛财。继提醒警惕“返青粽叶”后,国家质检总局又曝光8企业的粽子问题严重,有大肠菌群超标逾百倍的,有使用禁食的硼砂等。这非个别,上海查出9种粽子不合格,杭州发现去年10月就以“嘉兴厂家直销”名义存在的黑窝点,成都近郊闻名的粽子村不乏制粽猪圈旁的……厂商固可恨,监管更堪忧。提醒、曝光、查处是事后补救、亡羊补牢,而令伪劣产品根本无以生产、无从入市才是关键。时下应景消息频至,表明老生常谈的关口前移、源头设防不力的监管病仍如影相随。
一只粽子,寄生畸形功能、演绎儿嫌母丑、呈现损人利己,这些“切片”反映的是它与平凡、朴素的本色和承载的民俗文化渐行渐远。欲续传统之魂,需先树立返璞归真的是非观、善恶观。
祝俊初(四川教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