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案给华人客工“漂白”希望?
美国参重众两院的两项移民法案目前仍在“较量”中,美国国会最终通过的移民法案将决定有多少非法移民能够留在美国,如果条件宽松,估计有至少一半非法移民可以继续留在美国,但如果条件严格,最多可能只有20%的人能顺利过关
国际先驱导报驻洛杉矶记者曹卫国报道
黄女士来自浙江的一个小镇,5年前在朋友的帮助下以商务考察签证进入美国,在洛杉矶附近的一家华人制衣厂当缝纫工。 她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由于她缝纫技术好,老板很器重她,每月有2000多美元工资。黄女士说,因为自己没有合法身份,她最担心的就是在路上遇到警察和穿制服的人,希望国会的“客工”(guest
worker)法案能快一点通过。她说,她拿下身份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在国内上初中的女儿接过来。
美国国会乃至美国举国上下正在激烈讨论中的移民改革法案因关乎境内大约1200万非法移民的命运而备受瞩目,而目前在美国的华裔非法移民的去留也将取决于移民改革法案的最终结果。
参众两院法案斗法
今年4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一项新移民法案,其核心内容是为非法移民提供继续留在美国并最终获得长期居留权途径的“客工计划”。据徐洁移民律师所律师介绍,这个法案将会为非法移民创造一个“三层次系统”:
1、在美国居住少于两年的非法移民必须离开美国。如果被移民局逮捕,将会涉及轻度刑事罪,被处以罚款和至多一年的有期徒刑。可是如果第二次被抓住将会以重度刑事罪论处。如果被判一次重罪或三次轻罪将被驱除出境。据估计有近300万非法移民在这个层次内。
2、在美国居住两年到五年间的非法移民需要离开美国国境后立即返回美国,他们会有合法的临时劳工身份并可开始在条件符和的情况下排队申请成为公民。估计有近400万人在这个层次内。
3、在美国居住超过五年的非法移民不需要申请临时工作签证,他们可以立刻得到临时工作签证并开始一个为期11年的公民入籍申请的排期。估计有500万人在这个层次内。
法案规定,非法移民获得合法身份需符合以下8项条件:通过国家安全和犯罪背景调查;在美居住五年以上及工作三年;依法缴付所有联邦税及州税;登记接受兵役征召;对英文、美国历史和公民常识有足够了解;支付2000美元罚款;在新法实施后还需再工作6年。
相比于众议院去年12月通过的移民法案,参议院的这项法案相对“温和”。众议院通过的“HR4437移民法案”态度强硬,将非法移民和雇用非法移民的老板、帮助非法移民的人道行为“一勺烩”,均定位为刑事重罪。
法案对华裔移民的利弊
洛杉矶从事移民事务的华人律师张大卫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指出,这两项法案目前仍在“较量”中,美国国会最终通过的移民法案将决定有多少非法移民能够留在美国,如果条件宽松,估计有至少一半非法移民可以继续留在美国,但如果条件严格,最多可能只有20%的人能顺利过关,而与大多从事体力劳动的拉美裔非法移民相比,华裔非法移民的处境会有利一些。
张大卫律师说,如果参议院的提案能通过,由于目前的华人非法移民绝大多数是在美国居住超过5年以上的,这对于他们获得永久居留权十分有利。尤其对于那些有自己的生意或固定的工作,如开餐馆、外卖店或从事服务业,有社会安全卡和完整的报税记录的人来说。
一些从事移民业务的律师指出,华裔非法移民比较勤奋节俭,注重创业置产,一般也都能遵纪守法,这些都有利于他们申请合法身份。但在纳税、掌握英语方面尚有需要改进之处。而以偷渡方式进入美国的非法移民,由于他们往往无法拿出合法的入境证明文件,即便最终出台的移民改革法案较为宽松,要想获得合法身份也将遇到很大困难,恐怕仍将面临被遣返的命运。
“温和”法案能否通过仍是未知数
从两个法案出台的背景来看,众议院法案是911后美国上下“安全恐惧症”株连移民的副产品。同时,尽管非法移民大多从事低薪岗位,但大量非法移民的存在也降低了劳动力市场的平均价格,这自然会引起普通美国人、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反感。这就是代表普通选民利益的众议院在非法移民问题上比代表工商界和企业主利益的参议院更为强硬的另一个原因所在。
但另一方面,即便是那个被认为较为“温和”的参议院移民改革法案,仍与非法移民所希望的“大赦”相去甚远。最近几个月拉美裔非法移民、也包括华裔非法移民在内不断掀起声势浩大的抗议浪潮,要求大赦全部非法移民。最新的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有60%以上的美国民众表示,只要非法移民能找到工作、通过英语考试并满足其他一些条件,就应给予他们成为公民的机会,只有不到20%的人坚持应当遣返非法移民。
然而,参议院通过的这项移民改革法案最终必须获得众议院认可,并经布什总统签署后才能成为正式法律。从目前来看,布什政府似乎采取的是一条中间路线:支持“客工计划”,反对全部遣返非法移民,但同时也反对无条件大赦。两院在非法移民问题上的态度如何调和,以及国会最终能够拿出怎样一个统一的移民改革方案,目前还只是未知数。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010—630733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