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插图:叶浩鹏)
当兵的人,对战友情谊有着独特的理解,那是生活中的情同手足,那是事业上的良师益友,那是风浪中的同舟共济。八年前,在闽南一座小岛上,我与宋兴尧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我当时在中队任助理工程师,他是测绘处工程师,平时很少见面。记得那年刚完成年度测量任务出海归来,中队领导马上让我和其他4名官兵执行一项重大任务。当我们到达小岛时,岛上的同志已经聚在简易的码头上迎接,其中就有兴尧。他笑容灿烂,一声问候,我们就熟识了。
我们来之前,宋兴尧已经在小岛奋战了一个多月。他是整个任务的技术组长,负责水文调查和数据处理。白天出海工作,夜晚加班加点整理数据,除了干好本职工作之外,他还虚心向地方专家学习磁探技术,在地方专家晕船不能出海工作时,都是他亲自操作磁探仪器。这期间,兴尧还和我们一起扛过炸药,实施海底爆破工程。和蔼可亲、乐观开朗、不知疲倦、好学上进——这就是当时兴尧给我留下的印象。兴尧是个多面手,计算机是个行家,摄像、摄影也拿手。他毕业于名牌大学,入伍后在海洋调查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他却始终把自己当作普通一兵,每次重大任务他都冲在第一线。那一次任务,他从第一批进驻海岛到最后离开,一直坚守了五个多月。
兴尧的人缘极好。当时我们租用了岛上两艘渔船,渔民朱老大三兄弟、房东林老板一家,将我们当作亲人。每次渔船归来,我们小小的餐桌一定会变成海鲜的盛宴,螃蟹、龙虾、鲑鱼……应有尽有。我们也力所能及地为百姓做些事,帮助朱老大理鱼网、备物资,尤其是兴尧,一有空就会主动上船看看是否需要帮忙,还利用专业特长,在作业海区根据潮流走向,为捕捞行动多次提出建议,受到了岛上渔民的一致赞扬……
兴尧在厦门大学海洋化学系读书时,就曾到浯屿作过地质调查。当任务接近尾声时,兴尧兴致勃勃地带我到了他的母校,漫步芙蓉飘香的校园,探访掩映在树林深处的鲁迅纪念馆,还参加了他毕业十多年之后的同学聚会……听着他激情的讲话,看着他工作的劲头,我领略了兴尧的好学与敬业,感动于他的乐观与善良。第二年,我们执行的任务是实施国内首次海底扫雷,一举成功后,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当我操作计算机的电视画面出现在《新闻联播》上,当战友因此而荣立二等功,兴尧都会以他真诚的微笑,由衷地给予我们祝贺和鼓励。
有时人的生命就如风中的落叶,会不经意地在美丽的季节凋零,那样突然,那样伤感,兴尧的离去就是这样。一天,一位同事突然到我的办公室对我说,宋兴尧去了,你知道吗?我忽然间脑海中一片空白。这是一种怎样的伤悲与无助,当战友如流花般在风中消逝。一位对生命无限热爱、对事业如此执著的人,怎能舍弃美好的前程、孤苦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孩子,悄然离我们而去?此前一个礼拜,我们还在东钱湖共进午餐,当时他带领大队5名干部到舰队机关参加年度专业技术职称考试。生死离别是如此残忍,一个被众人传诵和念叨的人,突然隐身大海,留给我的是鲜花和翠柏中最后的告别,还有那不知不觉流下的热泪。
兴尧热爱大海,心中装的是大海和战友。前些日子,与113医院一名救助他的医生聊天,得知兴尧大学时曾有过持续高烧不退的经历,后来也多次出现类似症状,但这些年里,他为了工作从没有在意自己的身体。也许,长年累月的浪里飘摇加速击垮了他的身体防线。
平凡孕育伟大,赤诚铸就永恒。兴尧是普通的,来自普通百姓,在普通的岗位,从事着普通而平凡的事业。当新闻媒体的宣传告一段落,当你的事迹深入广大战友心间,我深知我的怀念才开始,正如季节展开它如海的胸怀拥抱蔚蓝的天空,正如你说过的做过的那样,季节的付出是永恒的,季节的收获也是永恒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