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的系列报道勾起了几位老护士的记忆曾参与过救护的她们对当年的经历记忆犹新 30年前是她们给了唐山伤员———
在唐山大地震后第9天,198名震后重病伤员分两批陆续到达烟台407医院医治。翻开当年伤员的病例,记者发现,在参与救援的20多名女护士中,没结婚的有8人,结婚不到两年的有11人,这些年轻的“白衣天使”用精心护理给了唐山伤员超越亲情的呵护。
江淑芳、李新美、吴云杰,这几位当年烟台407医院的护士,都曾参与了对唐山伤员的救护。5月26日,已近花甲之年的她们记者讲述起30年前的往事。
连续100多天
紧急救护
1976年8月4日,在唐山伤员到达的前两天,烟台407医院召开了一次紧急动员大会。“从会上我们才得知伤员将来烟医治,一时间,在外训练、在家休假的护士们都纷纷返回,主动请缨参与此次救护……”当年参与护理的医院女护士,如今已经53岁的江淑芳回忆起当年情景。
唐山地震发生时,护士江淑芳刚结婚不到一年,才25岁,丈夫在外地工作。在接到参与救治唐山伤员的任务通知后,她没有告诉丈夫。“那时医院没有地方电话,打电话很难,所以我一直没有告诉丈夫和婆婆。”
8月6日凌晨,第一批唐山伤员到达医院。“不知收了多少病人,只记得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浑身伤迹斑斑,衣服脏乱不整,他们多数骨折,不断传来痛苦的呻吟声。”江淑芳回忆说,当时最难熬的是值夜班,因那时候407医院的位置还属于烟台城区的东郊,周围房子很少,蚊子特多特大,病人在帐篷里有蚊帐,而来回在野外穿梭照看病人的护士们,每个人脸上、腿上都被蚊子叮得到处是大包。伤员入住后,护士们都是昼夜奔波,仔细地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看有无发烧,有无慢性失血等。
江淑芳告诉记者,伤员在烟医治的100多天里,她几乎每天都要守护在伤病员的身边,打饭、喂饭、为病员洗脸擦身、拿便器、倒尿壶、打针喂药……“护理人员太少,病号又那么多。每天的护理量很大,所以我们都连续半个月倒了夜班值白班,一天也没有休息。”本来,两地生活的爱人如果来看望,可以照顾上个白班,但是碍于当时情况,谁也不好意思提出。在接收伤员后的第60天,丈夫突然来队看望,当他了解了医院情况后,不但和江淑芳一起值夜班,还和她一起到帐篷里照顾看护病人。
记者从医院当年的记录中了解到,唐山198名伤员在407医院的100多天里,护士们抢救病人1160人次,巡诊22143人次,做手术122人次,预防注射368人次,建简易病床263张。
用爱抚慰
伤痛的心灵
伤员入住的第8天,烟台的天气突然转冷,每晚5次查病房又成为一项制度。现年55岁的吴云杰护士讲了这样一个情节:一天夜里,她在帐篷里看到一个30多岁的男病号被子没盖好,便悄悄地过去给他盖被。可是,被子刚盖上,伤员突然坐了起来,嘴巴大张,瞪着一双惊愕的眼睛,茫然地看着前方,“啊———啊———”不停地喊叫,原来是黑夜又让他想起了地震带来的恐怖记忆。
参与护理的20多名护士都经历过这样的场面。“这些伤员除了严重的伤病,还有巨大灾难后的严重精神障碍。刚来时,他们的表情给人一种非常冷漠的感觉,有时还会在梦中突然惊醒或大喊大叫。”江淑芳说,医院担心伤员因为绝望而自残,便把病房内所有带棱角的东西都用布裹了起来。“这还不够,每个医护人员都自觉地充当心理医生,为伤员们进行心理治疗。”
有一个骨盆骨折的女学生很娇气,有时显得非常挑剔,对每次护理她的护士,总是摆出一幅冷漠的面孔。原来地震发生时她姐姐被一个水泥柱压在废墟里,只露出头部,人们想出很多办法试图把水泥柱搬开,但是都无功而返。她就那么眼睁睁地看着姐姐在水泥柱下声音渐渐微弱,一周后眼睛就再也没有睁开。得知了女学生的悲痛后,护士不厌其烦、用关心和热情来感动她,在医护人员的心理治疗下,这位女伤员的精神状态终于恢复了正常。
医院三楼收治了一对30岁的夫妇,一个住外科,一个住内科,他们俩身上也是多处骨折,听说他们的两个孩子都在地震中死去了。那时的部队很保守,护士们看到他们整天想方设法凑到一起,个别人还不理解。后来随着了解的深入,大家变得宽容起来了。一病房里面有个小屋,白天要是他俩一进去,大家都自觉地留出空间让他们独处。出院时,全科护士都去送过这夫妻俩。
年轻护士
个个让人感动
作为当年参与救助的407医院部分“白衣天使”,至今还记得很多感人的场面,回忆起当时年轻的女护士们在那场灾难中的表现,她们依然都流露出无尽的感动。
唐山地震发生时,人们正处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买布要布票,买粮要粮票,买油要油票……唐山伤员在医院不仅吃住、治疗免费,而且供应他们的饭菜,要比医生、护士多一半。“全国人民对唐山抗震救灾的支援是无私的,烟台也是这样。”护士刘清波回忆说,医院为了让伤员吃好,保证营养,每位护士都自觉到厨房为伤员掌勺开小灶。截瘫的病人要吃流质食物,最好的就是奶粉,有的护士甚至把自己刚出月孩子的奶粉全部打包拿给了伤员。
内科一个地震伤员骨盆骨折,压迫尿道,入院后憋得连喊带叫,一个女护士给他做人工导尿,可还是出不来,用注射器抽,口对不上,女护士毫不犹豫,趴下就用嘴吸导尿管。等排完了尿,伤员痛哭失声。“那个小护士,当时还是个姑娘啊。”现年60岁、当时担任护士长的李新美说起往事,眼里闪露出泪花。
伤员入院第一周,由于血库缺血,在烟台地区尚未发动社会献血通知前,医院的护士便主动提出献血。李新美回忆说:“当时护士的工作任务繁重,医院也怕护士们献血后身体承受不住,想从身体强壮的男医生中发动献血,但女护士们主动要求,自发到医院献血,有的还多次献血。”
“地震给唐山人民带来了灾难,我们的行为实际上是作为救援人员对唐山人民进行的最为强大的社会支援,用感人的行为去抚慰他们伤痛的心灵,所以作为部队的医护人员,从上到下,从干部到战士,从医生到护士,每个人都用最大的热情,积极地关注着每位病员的伤情,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现任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海军医院副院长深有感触地说。
压题图:当年参与救助的护士一起回忆往事,左起为江淑芳、李新美、吴云杰。
记者 孙向晖 林媛 通讯员 徐亨通 摄影报道
地声———
大自然的警报
在地震前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人们习惯称之为“地声”。
据调查,距1976年唐山7.8级地震震中100公里范围内,在临震前尚没入睡的居民中,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听到了震前的地声。震前地声最早出现在7月27日23时左右,这些早期听到的地声比较低沉。如在河北遵化县、卢龙县,很多人在27日晚23时听到远处传来连绵不断的“隆隆”声,声色沉闷,忽高忽低,延续了一个多小时。在京津之间的安次、武清等县听到的地声,就像大型履带式拖拉机接连不断地从远处驶过。在剧烈的地动到来前半个小时到几分钟内,震区群众听到了不同类型的地声。据后来人们回忆,有的听来犹如列车从地下奔驰而来,有的如狂风呼啸而过,伴随飞沙走石、夹风带雨的混杂声;有的似采石放连珠炮般声响,在头顶上空炸开,或如巨石从高处滚落。这奇怪的声响和平日城市噪声全然不同。
地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或几十天内。实际上临震前几分钟内出现者居多。所以地声确是一种临震的信号。有的震区就是因为重视奇怪的地声现象,使人们躲过了灾难。
1830年6月12日河北磁县发生7.5级大震,震前人们听到地声如“雷吼”,若“千军涌溃,万马奔腾”,于是“争先恐后,扶老携幼,走避空旷之区”,紧接着发生了“屋宇倾颓,砖瓦雨下”的地震灾害。
1855年12月11日辽宁金县发生5-6级地震,当地人民“未震之时,先闻声如雷”,于是“早已预防”,从住房里躲避出来,所以“未经压毙多人,只伤男妇子女共七名”,大大减轻了伤亡和损失。
根据地声的特点,能大致判断地震的大小和震中的方向。一般说,如果声音越大,声调越沉闷,那么地震也越大;反之,地震就较小。当听到地声时,大地震可能很快就要发生了,所以可把地声看作警报,应该立即离开房屋,采取紧急防御措施,避免和减少伤亡损失。
地光———
灾难来临前兆
1966年苏联塔什干发生地震,一位工程师“听到左方传来发动机隆隆的响声,同时闪现出耀眼白光,晃得睁不开眼,持续4.4秒钟,接着地震来了,差点把他摔倒在地上。地震过后,光也就暗下来了。”
地震伴有发光现象并非偶然。在我国近年就至少有二三十次地震伴有地光。地光的颜色很多,有红、黄、蓝、白、紫等。地光的形状不一,有的呈片状或球状,也有是电火花似的。地光的出现时间一般很短,往往一闪而过,所以不易观测。
1975年2月4日我国海城、营口发生了7.3级地震,东自岫岩,西到绵县,北起辽中,南到新金,当时震区有百分之九十的人都看到了地光,近处可见一道道长的白色光带,远处则见到红、黄、蓝、白、紫的闪光。此外,还有人看到从地裂缝内直接射出的蓝白色光,以及从地面喷口中冒出粉红色火球,光球像信号弹一样升起十几米到几十米后消失。
地光发生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地震前地电和地磁异常,使大气粒子放电发光所致;也有人认为是放射性物质的射气流从地下的裂缝中射出,在低空引起大气电离,因而发光。尽管原因还没彻底清楚,但由于地光有时出现在大震之前,因此它是临震前的一种前兆现象,可以用来进行临震预报。1976年5月29日20时23分和22时在云南龙陵、潞西一带发生7.5级与7.6级两次强烈地震时,负责地震值班的同志观察到震区上空出现一条橘红色的光带,便当机立断,拉响了警报器,疏散人员,避免了重大伤亡。
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河北的唐山、丰南一带发生7.8级大震,从北京开往大连的129次直达快车,满载着1400多名旅客于3点41分经过地震中心唐山市附近的古冶车站,这时司机发现前方夜空像雷电似的闪现出三道耀眼的光束,他果断沉着地使用了非常制动闸,进行了紧急刹车,紧接着大地震发生了,列车却稳稳地停驶下来,避免了脱轨和翻车的危险,保证了列车和广大旅客的安全。
地光是地震前大自然向我们发出的警报。虽然时间很短,瞬时即逝,但当观察到这种地震前兆后,应该利用这个短短的时间,争分夺秒,立即采取防避措施,减免生命财产的伤亡损失。
重温感动 激励生者·我的7.28
唐山大地震中,如果您参与了救援或得到过救助,如果您了解相关故事
请将它写下来寄给我们,或翻开您珍藏的图片,与读者一起分享那尘封已久的记忆
我们愿意把这种珍视、热爱和感悟告诉所有关心着唐山、铭记着烟台的人们
参与热线:13396458261线索提供邮箱:sunxh@ytdail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