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浑南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呼之欲出。
2006年5月29日,一个720万沈阳市民当永远铭记的日子。在沈阳市科技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创新”,《决定》处处体现新意,沈阳将从此把科技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加快推进由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向科技创新型城市的战略转变。这是转变城市发展模式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沈阳“十一五”时期“三大目标”的迫切需要。
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战略转变,《决定》中明确提出沈阳将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创新产业推进工程,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实施创新服务提升工程,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施创新人才集聚工程,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实施创新环境优化工程,形成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强大合力。沈阳将以新的状态、新的思路、新的目标走向创新时代。
创新的决定:
由“传统”走向“创新”
从这份《决定》开始,沈阳将彻底告别“傻大黑粗”,因为,我们将呈现的已不仅仅是城市日益秀美的容颜,城市的内核、城市的支柱都将从“传统”走向高精尖。作为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和东北振兴中负有先行使命的重要城市,沈阳积累了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和坚实的产业基础。在当前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果断提出,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着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工作重心由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向科技创新的转变,这是城市发展中一次伟大的战略转变,一个创新实力雄厚、创新成果丰硕、创新人才荟萃、创新环境优良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将从这里起步。
创新的目标:
务实明确跨越
用市科技局一位负责人的话说,《决定》中提出的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总体目标不是遥远的,是可实现的;不是泛泛而空的,是可操作的。这着重体现在,目标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目标的提出也都紧紧围绕企业并具体落实到企业。
“到2010年,培育年销售额超30亿元的科技领航型企业50个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00个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0个以上……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专利申请量12000件以上、授权量6000件以上,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到2015年,率先把沈阳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
要实现这个目标,沈阳再次拿出了“创新”的务实做法,一份《2010年各区、县(市)科技创新指标分解表》发到了各区、县手中。总体目标中的每一个数字被分解到每个区县的工作表中。而且,针对不同区县的实际情况,各个区县领到的任务也是因地制宜的。像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浑南新区领到的指标几乎是总体任务的一半。“这样的分解表在全国应该是头一份”,也正因为这份分解表,使《决定》提出的目标落到了实处。
创新的体系:
企业成为创新的“主角”
自主创新谁来唱主角?市委、市政府指出,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因为只有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投资者和实施者时,自主创新才最有可能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因此,《决定》中处处都强调,要推动企业成为科技投入主体,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为主导、官产学研资介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而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要从“沈阳制造”走向“沈阳创造”,要让企业迅速发展成为自主创新的行家里手,政府必须充分发挥作用,在信息、成果、人才资源、科研力量等方面加强协调、整合、共享和转化,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环境。《决定》中明确指出政府将引导、鼓励、支持、推动,成为企业自主创新道路上最坚实的支撑。
创新的产业:
提升改造“传统”攻关“高新”
作为“共和国装备部”,沈阳拥有深厚的传统装备制造业的产业优势。因此,《决定》提出要实施装备制造业水平提升计划,抓住我市作为“国家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建设”试点城市的契机,着力实施高档数控机床关键技术及产业化、IC装备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等重大科技专项,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大型设备成套化,从整体上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在提升改造“传统”的同时,高新技术产业无疑将在未来成为沈阳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轻骑兵”。沈阳将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带和各类科技园区,重点发展软件、动漫、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引导科技创新资源向创新产业基地集聚。其中全力支持沈阳高新区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二次创业”,使之成为带动沈阳科技创新的“火车头”和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朱晓京采写
本版照片由图片中心记者王雁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