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5月30日电记者宋光茂、刘成友报道:在过去的济南,如果你问市政府有多少政府资产,市政府某个局里有多少“小金库”,一年发多少补贴,很少有人能够回答上来。不过,现在好了。济南市正在推进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把这些问题都“改”得一清二楚。 济南市市长鲍志强近日告诉记者,全市机关清出“小金库”16亿多元;占有的资产光房产一项,最少的机关只有人均1平方米,最多的300平方米,全市出租出借54万平方米,出租收入每年2.8亿元;各机关发放补贴最少的一年人均不足300元,最多的2万多元。
2004年以来,济南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全会和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不断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综合改革,着力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改革涉及全市资金、资产、分配、财税、机构、审批、统计、城管、投融资、机关事务等10个领域。以资金结算制度为核心,以资产管理制度为辅助,以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济南市一步步建立新的行政管理体制,筑牢制度防线,卡住腐败源头。“现在即使不发文件、不开会,纳入集中结算的资金,你想违纪都难。”鲍志强充满信心地说。
坐落在济南市政府对面的市政府资金结算中心大厅里人来人往,济南市实行政府资金统一结算后,这里成为政府各部门共同的财务中心。资金结算中心主任张利介绍说:“资金管理制度改革,就是分配权归财政,使用权在单位,监督权在结算中心。济南市去年撤销了241个行政事业单位的655个银行账户,此前,有的单位竟多达74个账户。集中结算制度规范了单位的收支行为,管钱的不用钱,用钱的不见钱,杜绝了挪用、截留、挥霍等现象。去年比前年减少公用经费支出7300多万元。”
原来各单位的会计在实行新制度后又怎样了?前来报账的市外经贸局会计李宁解释了记者的疑问:“原来各部门的财务处大都撤销了,只保留一名会计报账员。我们单位以前有3名会计,现在只剩我自己。”改革后,全市机关单位减少了400多名会计。
“财政拨的款管住了,那么,各部门‘创收’的钱又怎么管?”面对记者的提问,济南市监察局综合室主任孙云水说:“资金管理改革的姊妹篇是资产管理改革。原来有的单位条件差,几个副处长挤一间办公室;有的单位还有富余房产出租,坐地收银。这样既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也引发各单位之间相互攀比,重复建设。资产管理改革是摸清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家底,并进行分类、划转,经营性资产全部上收到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经营,经营收益上缴财政。”他说,如果资产管理制度不改革,资金管理制度改革就是“半拉子工程”。两者配套,才能真正地切断“小金库”之源。
关乎机关干部、公务人员切身利益的是机关分配制度改革。济南市政府市长助理牟陆阳介绍说:“此前各单位发放补贴标准各异,名目繁多,什么误餐费、过节费、出差包干费等等。权力大的比权力小的部门拿得多,管理部门比服务部门拿得多。一些单位千方百计搞创收,巧立名目挪用挤占行政资金,个别部门甚至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致使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分配制度改革对补贴部分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发放,实行‘阳光福利’,规范了分配秩序。”
改革后,大家发放的补贴是多了还是少了?曾参与分配政策制定的济南市审计局纪宝华局长说:“改革后,两成多的单位福利补贴比以前发得少了,多数单位则比以前发得多了,改革让大部分人受益。”审计局副局长曲连璧更是深有感触:“改革前,我们也为职工福利伤脑筋。‘阳光补贴’制度让我彻底解脱了。”
“这是济南市历史上最为系统、牵涉面最广、历时最长的一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市里决心之大,也是前所未有。”市政府研究室一位副主任如是说。机构改革减少了18家机构;资产改革80%的单位已完成审计核查,首批54家已完成资产划转,下半年将做好14家宾馆招待所的归并和授权经营工作。这位副主任补充说:“这次改革,可以看作是政府对自身的一次‘集中清算’。我们就是要通过改革,革除旧体制下的一些弊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体制创新。”
目前,除机关事务管理制度改革刚起步外,其他各项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济南市委书记姜大明充满信心地说:“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改革不可逆转。改革后,政府各部门服务质量普遍提高,预防腐败制度框架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