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端午节了,除了吃粽子、赛龙舟之外,白蛇传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段哀感、香艳、充满人情味的神话故事,打动无数中外读者、观众的心弦,这一优美的传说是如何起源的呢?
白蛇的传说最早的成型本,是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选编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然而,冯梦龙这则故事的依据又是什么?这则传说究竟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较多的专家认为,我国古代的蛇妖故事及崇拜龙蛇的民俗风尚,蕴藏着白蛇传说的基础。由于各人所依据的材料不同,说法也有差别。杭州有座净慈寺,《净慈寺志》中记载:宋时净慈寺附近曾屡有巨蟒出现,并出现过会变女人的害人妖精。戴不凡在《试论“白蛇传”故事》一文中推论:雷峰塔正在净慈寺附近,《白蛇传》可能与这一传说有些关系。罗永麟则认为,白蛇传说的故事,可能是南宋时流传下来的。据《西湖三塔记》云:南宋孝宗年间,临安府(杭州)有一个叫奚宣赞的人清明节游西湖,遇一迷路的女孩,女孩叫白卯奴,被奚宣赞救回家中,女孩的母亲白衣妇十分感激他,于是委身于奚,同宿半月。但不久以后,白衣妇即厌恶奚宣赞了,决定要将奚杀掉取食其心肝,但先后两次都被女孩救出。奚宣赞好容易逃回家中去,恰巧遇其叔父奚真人,奚真人乃有道之士,得知此事后,决定搭救侄儿,遂运用道法破之,原来白衣妇为白蛇,女孩为鸡妖,黑衣祖母为獭妖。于是奚真人化缘,造三石塔,镇三怪于西湖中。罗永麟在《论白蛇传》一文中,认为白蛇传说就是据此。而胡士莹在《白蛇故事的发展——从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谈起》中主张白蛇的传说不在宋,而应在唐代传奇小说《白蛇记》、《李黄》。均描写了白蛇精,它们为后代白蛇传说奠定了基础。其一说:唐宪宗元和二年,陕西李黄在长安市遇见一个穿白色孝服的美丽少妇,为其勾引,在她家里“一住三日,饮乐无所不至”,第四天回家后,则感到“身重头旋”,卧床不起,接着身体竟逐渐销铄,最后只剩下一股血水。家里人根据他病重时的述说,去寻找白衣美女的家,却只见一座空园和一棵皂荚树,邻人告诉他们说,树中常有大白蛇盘踞,大家才知道李黄遇上了蛇妖。而王骧则根据镇江金山寺僧龙斗法传说的记载,在《“白蛇传”神话的镇江》一文中论述,白蛇传说不仅在唐代已产生,而且镇江一源,“比较杭州一源的产生时期可能更早一些。故事的情节也更为具体。”陈勤建认为,白蛇形象可以从远古民族“人首蛇身”的图腾崇拜中窥见影子。远古中华民族形成的民俗风尚孕育、编织了后来的白蛇形象及其传说。
但也有人说,白蛇传说有中国基础,但其源头是外来的。中国的白蛇传只不过是借印度流传的故事而把中国旧有的各种片段传说或掌故组织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有系统的有生命的活跃的故事罢了。
不过还有人认为,白娘子许仙之说并非空穴来风,据《青庵秘谈》载:“明代隆庆、万历年间,有青城道士许道生,常往嘉湖之间,善医小儿夜啼,屡有奇效,人皆以‘许仙’呼之。其眷白氏,好素衣,人呼为‘白娘子’,风韵殊绝,善纸扎五彩葫芦,端午馈赠所知,悬之门壁,以祓不祥。后为仇家诬彼以工魇魔,为官收之,毙于狱,人争惜之。其徒收其尸,埋于西湖雷峰塔下,(许)道生则不知所终。”上世纪80年代,杭州举行的白蛇传说学术讨论会上,就有人认为过去收集到的凡人白蛇传故事,一概视其为受戏曲影响后起的,因而不予重视,是不妥的,从白蛇传说的内容看,与现实生活更为密切。据说上海还有许姓人氏,声称是白素贞后裔,其家谱上曾有记载,可惜家谱已毁于战火,无资料佐证。
(据有关文章摘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