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超级戏迷在表演。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长假中,电视湘军成员之一的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推出了“超级戏乐汇公共大戏台”活动,600多位戏迷登台表演,逾10万人次到现场观看,连续7天进行电视直播,这一群众性戏曲电视文化活动的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参赛人数之多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超女”之后又爆“超戏”
5月1日至7日,就在湖南电视台卫星频道“超级女声”进行“50进20”比赛的同时,在长沙市湘江河畔杜甫江阁上进行的“超级戏乐汇公共大戏台”活动同样火爆。“这里比慕尼黑的啤酒节还要热闹!”连续几天守在活动现场的几位德国游客说。
据了解,“超级戏乐汇”是由湖南省委宣传部挂帅,省广电、文化等部门联合举办,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承办的系列文化活动,旨在拯救和保护湖南地方戏曲、弘扬湖湘文化。“公共大戏台”作为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以“超级戏乐汇,有你就有戏”为口号,借鉴“超级女声”的节目形态,戏迷自愿报名,自选剧种曲目,唱念做打悉听尊便,不收任何费用;评委由湖南戏曲界的名角组成,当场评点,赛后评选,现场完全对市民开放并进行电视直播。
“‘超戏’带来这么大、这么好的社会反响,超出了我们的预想。”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总监凌红江告诉记者,举办“超级戏乐汇公共大戏台”的消息发布后,报名者达2000多人,涵盖了湖南省内外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参赛者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93岁。演唱曲目除湖南的19种地方戏曲外,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应有尽有,而且整体水平较高,令观众“过足了戏瘾”。
“超级戏乐汇”快乐老老少少
“五一”长假期间,记者几次前往“超戏”现场,其人山人海的火爆场面、票友与观众的痴迷程度令戏曲的精彩魅力展露无遗。
一位下肢瘫痪的82岁老奶奶坐在轮椅上硬是让亲友抬着上台唱了一段;一位93岁高龄的老票友颤颤巍巍登台,一段京剧赢得了“满堂彩”;年仅5岁半、小名叫“巴巴”的罗麟书,唱念招式有板有眼,每天都“执迷不悟”地献上不同的表演,现场评委、花鼓戏国家一级演员钟念淳当场收她为徒;两位外地的农民,辗转千里赶到长沙,早饭、午饭都顾不上吃,就为了献上一首祁剧段子;许多从湖南省内外长途跋涉赶来的男女老少戏迷,或买或借或租全套行头,就为了上台仅仅几分钟的表演。
7天时间,“超戏”现场观众天天爆满。据了解,有一些外省、外地的游客因看戏而推迟了行程。一位带着氧气袋,摇着轮椅的残疾戏迷,因人多进不了现场,就在街边听戏。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各地的上千条短信,对“超戏”一致叫好,强烈要求把这个活动长期办下去。公共频道同时段的收视率和忠实度也大幅走高,达到该频道创办3年来的最高峰。
“湖南电视对通俗流行文化很关注,对传统高雅文化同样很关注。受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电视人的追求。这次活动受到社会各层面群众的一致鼓励,也为我们做好包括戏曲在内的传统高雅文化的普及和推广工作提供了精神支撑,积累了宝贵经验。”“超戏”活动总策划、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局长魏文彬表示,湖南广电决策层正在考虑如何将这一活动做好、“放大”,“超级女声”快乐了中国的青春少女,“超级戏乐汇”争取快乐中国的老老少少。
三贴近:“超戏”生命力所在
在戏曲艺术遭受“夕阳论”“消亡论”冲击的现实背景下,“超戏”为何能如此火爆?
“既有超级女声的新潮时尚,又有超级戏乐汇的戏曲传统。”一位“超戏”观众这样概括自己喜爱这一活动的理由。另一位观众则表示,“超戏”之所以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原因是它“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这种现象超出了我们的预想,但它的出现又在情理之中。”凌红江认为,各级领导重视、相关部门支持以及活动的组织策划、资金筹集、场地协调、宣传统筹等诸多方面的保障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加上这次活动在策划与实施上强调了创新,学习了“超级女声”大众娱乐的路线及形态,所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这一活动的成功还说明了一个真理:电视节目只要真正做到三贴近,就有号召力、感染力、生命力。”凌红江说。
“湖湘文化的源远流长是‘超级戏乐汇’活动的‘根’。”魏文彬认为,文化生活是任何人不可缺少、不可回避的社会需求。从本质上说,人人都具有自我表现、表现自我的迫切愿望。“超级女声”以“想唱就唱”的宣言打动了无数女孩,“超级戏乐汇”则以“有你就有戏”的口号吸引了无数戏迷。它们都证明:文化行为的门槛与成本越低,人们参与的群体层面就越广泛;文化行为的公开化程度越高,人们的参与热情也越高;文化表现的内容与自己的喜好和才智越接近,人们表现的愿望越执著。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更为迫切,求知、求乐、求美、求休闲、求参与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同愿望。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让文化繁荣,把文化搞活,这就需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如何在增强产业、市场、投资、效益四个意识的基础上,利用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有效配置资源,发挥社会和经济双赢效应,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蒋建国说
新华社长沙5月30日专电
新华社记者 陈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