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韩世峰 孙英威
寻求粮食供给的上海市奉贤区与渴望种粮增收的哈尔滨市木兰县,通过“南北粮食合作联社”这一国内首创模式实现了“双赢”。目前,两地合作已由粮食合作向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等领域延伸拓展。 有关人士认为,沪哈合作有效促进了农业弱县的农民增收以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探索出了一条以南带北、以城带乡建设新农村的新途径。
粮食购销架起“南北合作”桥梁
上海市主要农产品供应地———奉贤区,由于自身粮食产量、品质的欠缺,一直渴望在黑龙江省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再返销上海市场。经过考察,上海人看中了黑龙江农业大县木兰,并于2005年初与其签署了建立粮食购销合作社协议。经过“三大步”的跨越,双方把普通的粮食购销合作建成国内首创、国际通用的标准合作社模式。
第一步,木兰县建立了“生产合作社+加工企业”的产品加工模式,组建了拥有601户农民、1万多亩水田的三胜水稻生产合作社,并建立了年加工能力5万吨的大米加工厂。上海奉贤区则建立了销售合作社,形成“销售企业+超市”的销地营销模式,由拥有超市网络的上海永信米业公司加盟承担。
第二步,双方合作社联合起来组成了跨地区、产品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南北粮食合作联社”,合作联社注册了“哈哈木兰”大米品牌,对生产合作社的水稻按每公斤高于同期市价6分钱收购。去年10月,首批80吨“哈哈木兰”大米运抵上海,由于品质好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第三步,在合作联社基础上,逐步向股份制转变。农民可用土地参股,建立生产、加工、销售全程协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统一体。今年,三胜水稻生产合作社社员入股了1000亩土地参与经营。
一年多粮食产销合作使木兰县农民尝到了甜头。在“三胜”这一成功范例的影响下,今年木兰县水稻生产合作社发展至6个,有1896个农户参加,入社水稻面积4.6万亩。
产销合作使木兰大米获得了上海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哈哈木兰”品牌成了上海市民心目中的名牌。奉贤区农委信息办主任王冠雄说,南北粮食合作联社是一种有效的赢利模式,合作区域可能要扩大到整个黑龙江和吉林等地,目标市场不止是上海,还包括京津地区,甚至是国际市场。
多领域互动形成“以城带乡”新格局
木兰县与奉贤区在粮食产销合作基础上不断扩展合作内容,签订了农业经济技术合作、现代农业园区等经济合作协议和白对虾生产协议,把有实力的上海企业引到木兰落户,同时还在社会、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沟通,形成了南北互动、城乡互补的良性循环。
如今,奉贤区与木兰县合作建立的南北粮食合作联社所生产的“哈哈木兰”品牌的大米已成功打开上海市场。由于这种“软、糯、香、甜”的中高档大米非常符合上海市民的口味,因此虽然每市斤零售价近2元,但仍然在上海市的各大超市热销。
今年3月初,上海汉德集团出资2000万元收购的木兰肥牛有限公司启动生产,木兰肥牛肉开始走进上海超市。
奉贤现代农业园区木兰分区现已完成规划。今年启动区规划2平方公里,已开始进行基础建设。双方商定,奉贤区负责向木兰引进企业,重点发展蔬菜保鲜、食用菌加工、畜禽加工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上海方面表示,启动区的投资规模不会低于10亿元,并给予到木兰县投资办厂的企业以上海市的优惠政策。
木兰县与奉贤区的合作还向社会、文化领域延伸。奉贤区专门开辟了8000平方米木兰专区,展示以二人转、东北厨艺为主的东北文化,并邀请木兰县“松花江歌舞剧团”到上海演出。奉贤区农委组织干部集资,为木兰县100名贫困学生每人每年提供2000元的教育资助,直到大学毕业。
木兰县与奉贤区合作促进了哈尔滨市与上海市之间合作层次的提升。上海市政府表示,今后将重点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哈尔滨老工业基地振兴,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到哈尔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业,支持科技研发机构与哈尔滨广泛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并签署了沪哈水稻生产合作、成立沪哈合作研究会等协议,同时正在谋划互派干部挂职锻炼等事宜,初步构筑起哈尔滨与上海两市间跨区域合作的基本框架。
诚信守约筑牢合作基石
木兰县天蓝水净土肥,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具有与发达地区开展合作的独特条件。木兰县认准了这一比较优势,以自己的一腔诚意打开了与大上海的合作之门。
为促成沪哈合作,木兰县主要领导恪守诚信原则,多次奔赴上海与奉贤区主动接洽,并向对方介绍真实情况。2005年初,木兰县在3个月时间内将奉贤区提出的水稻生产标准和生产规程逐条落实到合作社的农户,建成了先进的大米加工生产线,落实了水稻合作社启动资金及章程。一向严谨的上海人在考察了合作社后称赞道:没想到运作得这么快,落实得这么好,标准这么高。
按双方合作要求,第一批80吨大米要在去年10月28日前运到上海。在没有拿到铁路车皮的情况下,木兰县硬是用汽车把粮食直运到上海,尽管多花了1万多元运费,但兑现了承诺。木兰县用真情和诚挚的态度赢得了合作方的赞誉。为保证未来持续合作,木兰县还与奉贤区签署了政府间协议,为两地长期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说,上海方面重视粮食供给,但土地资源有限,部分产业也需要梯度转移;哈尔滨市生态环境优越,农民盼望种粮增收,政府希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扩大税源。南北两地的经济互补性,决定着沪哈合作具有持久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随着沪哈合作的逐步扩大,必将对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
(原载《半月谈》2006年第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