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樟叶先生的长篇小说《五福》,从设计、装帧到印刷,清新素雅,悦人心目。
正如《五福》的序文中所写,辛亥革命发源于武昌起义,随之响应者却是相对闭塞的西北城市西安。“而其行动之迅速,计划之周密,斗争之英勇惨烈,有甚于武昌起义之处多矣。 陕西革命之成功,不仅与民国创建厥功甚伟,即使对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有着示范借鉴之意义。”然而,就是这段有着重大和深远意义的辛亥革命陕西举义的历史,却很少有人去记述,鲜为人知。《五福》是以此为素材进行创作的。作者将自己朴素的情感付诸对文学的理解和对人性的关爱上,还原了历史的真实面目,使辛亥革命之陕西举义中那段惊心动魄的过程真切地再现于读者眼前。
一位伟人说过,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辛亥革命陕西举义的成功,活跃在这里的帮会组织——哥老会功不可没。《五福》中的主角刘五以及围绕在刘五身边的各等人物十有八九都是哥老会成员。在辛亥革命的陕西举义中,与同盟会领导的新军共同撑起这一片蓝天的就是以刘五为首的哥老会的众哥弟。通过《五福》描绘出没有哥老会的参与,辛亥革命陕西举义的成败很难预测,也不可能打响辛亥革命的第二枪。《五福》以饱满的感情,浓墨重彩,细致入微地歌颂和刻画了刘五、杨守道、张一文、冯世清、常文厚、王魁胜以及刘金财、周福来这些哥老会哥弟们在战争到来和战争进行中的忠义情怀和无畏气概。
阅读《五福》,我以为,值得关注的是,民间民俗文化展示与普通大众的生存融为一体,支撑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大起大落。《五福》开篇,即把我们带进秦岭山脚下的刘家堡子,省国民革命军兵马大都督刘五要在家乡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在刘氏宗族年迈的族长颤颤巍巍地拖着长腔宣布祭祖大典开始,刘五随着“奏——礼——乐”……的拖腔认真地完成着每一个祭祖过程。这个繁杂的过程,真真实实地再现了民间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祭祀活动的精神内涵。表现祭祀活动的还有西安反正起义胜利后的第七天为战死的哥老会众哥弟举行的“头七”祭奠、唐新甫“葬礼”。同时,大雁塔脚下“歃血盟誓”、孙家寨周福来誓师大会的“开香堂”等表现帮会组织体现忠诚的带有神秘色彩的礼仪行为;戏院门口的各色吃货摊子的摆布情景和主家的吆喝方式,戏院里观众的需求、小贩的殷勤融为一体;辜老先生吃羊肉泡的做派;以及对西安城中城——满城的细致描绘,也都是作者在有意地为我们记录和展示陕西民间民俗文化中的祭祀、婚嫁、义礼、市井、饮食、名城文化资源样式。这些民间民俗文化的记录和展示,并不孤立于情节的发展,每一次展示,都蕴藏着一次大的行动,有同盟会割除脓包唐新甫的计划与实施,有亭口之战的山崩地裂、尸体成堆的惨烈,有戏院里的不动声色粉碎暗杀的行动等等。这些民间民俗文化资源的记录和展示,与小说中人物矛盾冲突、事件传奇息息相关,甚至左右着故事情节发展的大起大落。就连书名《五福》,在故事的发展中作者也通过刘五的父亲进行了精辟的阐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一脉相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