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7个小时的艰难跋涉,记者随同2006地球第三极珠峰环保登山队,于5月30日下午3时抵达海拔6000米的冲锋营地,开始捡拾垃圾。在从大本营到冲锋营的一路上,不见白色的冰雪,只有白色的垃圾。因为日益遭受人类侵蚀,圣洁的珠峰已伤痕累累。
5月30日早晨7时,环保登山队员一行6人整装出发。从大本营到海拔6000米的路上,记者看到,溪流里、石头下,白色垃圾“迎风飘舞”。
此次捡拾可谓成果颇丰,有印着各国文字的食品袋、废弃的帐篷,还有数不清的塑料袋。虽然还没有对垃圾总量进行统计,但装了整整两卡车的鼓鼓囊囊的垃圾袋,清楚地表明了珠峰的现状。
据一位连续三年参加环保活动的安利公司志愿者讲,这些垃圾只是冰山一角,他曾抵达海拔7000米高度,发现那里简直就是垃圾世界。每年,当地政府都会派出队伍清扫,但整队的牦牛驮满垃圾,也无法清扫干净。西藏登山队队长桑珠告诉记者,各国登山者们在攀登中,会把所带物品的包装袋随处抛弃,在攀登到海拔7000米左右时,为减轻负重,还会把氧气瓶及登山绳等留在那里。等下撤时,体力已基本耗尽,根本就不可能把这些笨重的废弃物品带下山。
牦牛所能到达的极限是海拔6500米,由于负重过大加上高山反应,每年仅因为清除垃圾而累死的牦牛就达10头之多,而6500米高度以上地区牦牛无法到达,就成了卫生死角。
短短的50年,冰川已经从海拔5120米退缩到了6300米,远远望去,只剩下珠峰下一条蓝色的带子。而雪线的退缩更令人触目惊心,已从海拔5400米退缩到了海拔6800米的地带,并且还在以每年20米的速度向上退缩。看看脚下,这里本应是一片冰雪世界,但现在,只有怪石嶙峋、沙石扑面以及遍地的垃圾。如果数百年后,珠峰变成了一座秃山,我们有何面目面对子孙?本报综合报道
(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