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和爸妈一起吃顿饭、回老家看看爷爷奶奶……“六一”前夕,上海20所高校的中华爱心义工,遍访上海农民工子女学校,收集到了1048份农民工子女的“六一心愿”,通过媒体和网络,动员社会各界“认领”,伸出援手,让孩子们得偿心愿。在这个名为“千予千愿”的活动中,上海各界人士纷纷加入“心愿认领”行列,上演了一幕幕温情故事。
“六一心愿”:和爸妈吃一顿饭
这是万煜霞小朋友迎来的第八个儿童节。往昔从未讲究“六一”节怎么过的小煜霞,今年向上海交大的义工大哥哥们说出了她的“心愿”:希望和爸妈一起吃顿饭。
小煜霞是上海烛光学校的二年级学生。校内几乎所有老师都认识她,因为她总是放学后最后一个离校。每天接她回家的大伯,因为常常加班,接她的时间都在晚上8点以后,有时甚至到晚上10点!
打开小煜霞的铁皮文具盒,除铅笔和橡皮之外,竟然还有半盒瓜子。“天黑时,肚子饿了,就趴在桌上吃几粒瓜子垫垫肚,等到大伯来接我回家”。
所谓的“家”不过就是一间简陋仓库,也是大伯的临时住处。在她的记忆里,这已是她在上海搬过的第5次家:屋外,杂物成堆,荒草丛生,怪味袭人;屋内,墙体斑驳,电线交错,一盏5瓦的白炽灯幽幽地亮着。墙角处1米来长的一个木制“烤箱”,就是小煜霞的“床”。
5年前,小煜霞和刚出生的弟弟一起,跟随爸妈从湖南老家来到上海,一家人靠爸爸一人打工过活,每月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后来爸爸不幸工伤,右手中指的一根筋被锯断。紧接着妈妈又患一场大病,动手术花了近2万元。从此这个家背上了近1万元的债务。今年2月,爸爸离开上海,远赴福建一家煤矿做工。虽然辛苦,但每月能挣2000元。而正在上海念书的小煜霞,不得不寄养于在上海打工的大伯“家”。
刚刚8岁的小煜霞,节日的愿望再简单也再真实不过:能吃上一顿妈妈烧的饭菜。
圆梦
当上海交通大学法学系的大四学生、“爱心义工”毛伟等人了解到小煜霞父母“六一”节无暇回沪时,大哥哥们想出一个办法,在学校附近的饭店里,让厨师按照小煜霞妈妈平日做菜的方法下厨,“六一”前请小煜霞来吃饭过节。为了不让小煜霞失望,毛伟还哄她说:“这顿饭,是你爸爸妈妈特意打来电话,让我代替他们陪你吃的。祝你节日快乐!”
从未过过“六一”节的小煜霞,面对大家的节日祝福,兴奋得满脸通红。桌上有她最爱吃的鱼和黄瓜。她一边吃,一边自言自语:“妈妈做鱼最好吃,爸爸的凉拌黄瓜我最爱吃”。几十元钱的一顿饭,圆了小煜霞的节日梦。(右上图)摄影/刘丹
一千个心愿:期待爱的给予
“我从小在湖北的一个小县城长大,父母都下了岗,家里经济拮据。4年来,交大校友助学基金会捐助了我近1万元,学校还为我提供了多个勤工俭学的机会”。为了回报社会参加中华爱心义工,毛伟真情表白,“我希望能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感受温暖。”
近800名“毛伟”们,在上海大爱文化传播公司的串联下,以“中华爱心义工”名义,踏遍了上海杨浦、闵行、松江、浦东四区,在70多所农民工子女学校中征集了1048个孩子的心愿。心愿简单而朴实,有的也让人心酸。
松江区新桥镇马汤村春晖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五年级小朋友何岚,酷爱读课外书,校长破例允许她将图书室的书带回家读。几年下来,学校少得可怜的近100本书都已被她“啃”了好几遍。她的心愿是,学校图书室能添几本新书。
12岁的四川女孩罗丽邺,9岁时父亲病逝。小女孩做梦都希望能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一家人攒了两年的积蓄正打算给她买电脑时,继父得了一场病。妈妈和她商量把这笔钱给继父治病,罗丽邺爽快地答应了。“我的心愿是拥有一台电脑,但最大的心愿还是希望爸爸妈妈身体好。”罗丽邺说。
松江区寿县皖松小学的郑煜玲今年11岁,英语考试几乎都得满分。由于学校使用的英语教材只有书本,没有磁带。“我希望能和上海小朋友一样,在漂亮的教室里上一堂‘真正’的英语课。”郑煜玲说。
“我出生4个月就随父母从安徽老家来上海打工,长到13岁了还没回过老家,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回安徽老家看看”;
“我在上海5年了,一直没有机会亲眼看到东方明珠塔,我很想看看它是否像电视上那么雄伟”;
“我希望能像电视上的孩子一样过生日,有蛋糕,有蜡烛,还有好多小朋友”;
“一千个心愿,期待着一千个给予。当全社会都来关心这些孩子们,就可能改变他们当中很多人的命运。”“千予千愿”活动发起人黄凯说。
“爱心义工”们将1048个心愿统一录入电脑,对心愿及认领人进行分类编号。这件繁重而细致的活儿,常让义工们工作到深夜。
感言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爱心义工”高志松说:“每个人都有付出爱的能力,只要你想给予就一定能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小小心愿点燃社会爱心
经过“爱心义工”的努力以及媒体的宣传,“六一”节前夕,已经有400多位爱心人士报名“认领”这些农民工孩子的心愿。
上海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的员工了解到郑煜玲“想上一堂真正的英语课”,就立即联系皖松小学。这家美资公司的一位美籍高层主管这几天忙着打听孩子们的学习进度,并精心备课,计划在“六一”儿童节当天为郑煜玲全班上一堂原汁原味的英语课,并给孩子们带去文具等节日礼物。
13岁小姑娘婷婷,一心想回安徽霍邱县老家看看爷爷奶奶。20多位“爱心义工”,身着统一白色T恤,手持海报和宣传单,来到上海长风公园,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大的“心”,为小婷婷募集回乡的路费。游客们纷纷慷慨解囊,还在T恤上写下对婷婷的祝愿:“有我们,婷婷并不孤独”“婷婷健康快乐,也是我们的心愿”……一件件白色T恤变成了“爱心留言板”。只有半天就筹齐了婷婷的路费。“六一”节前夕,婷婷终于回到了她从没见过的老家。
来自台湾的刘先生已经决定,在儿童节驾车带上来自四川的小吴,去浦东看东方明珠。“小吴7岁,我女儿5岁,他们可以做朋友,希望我们一家人能让小吴感到温暖。”
点燃社会爱心的“千予千愿”活动在进行着,它将延续到“六一”以后,也许还会更久……
在上海,约有30万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他们大多生活在城郊结合部,且不停地随着父母辗转迁移,成了城市“游民”。
烛光学校校长瞿坤,曾经走访过许多外来农民工子女的“家”。除经济贫困外,最让他担心的是农民工子女缺少亲情关怀。瞿坤说:“农民工家长一般起早贪黑地干活,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有的农民工家长甚至直接住在工地,数日累月不回家,孩子缺乏家庭温情。”
观点
社会学专家胡生申教授赞赏“千予千愿”活动。他说,农民工子女是我国非常特殊的一个群体。虽然生活在现代社会,但他们却无法享受到现代文明甚至普通的家庭关爱,他们的内心世界尤其微妙。从小在他们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感受到社会更多的温暖,才能消除“心理隔膜”,使他们真正融入现代社会。
(据新华社5月31日电)RJ20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