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商报报道本报记者 林立 陈昊 报道现在在南京想找到掉渣烧饼加盟商杨勇是一件很难的事。虽然仅仅两个月前,他还在满大街小巷推广自己的掉渣烧饼加盟店,那会他的手机忙得一分钟也不歇。杨勇一手操办的“土家掉渣烧饼”南京“旗舰店”,三个月前,还号称每天销售2千个掉渣烧饼。 如今,当记者回访的时候,却已经改换门庭,租给了一家蛋糕店。南京近百家曾经火爆一时的掉渣烧饼店,在短时间内急转直下,惨淡经营。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掉渣烧饼”的命运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是什么原因,让流行一时的街头小吃灭得这么快呢?
饼铺多数转行
“五一”前,徐华的掉渣饼铺开始改售糕点了。他对饼铺一天又一天的冷清实在不能忍受了,他不想再继续错下去。徐华的掉渣饼铺位于常府街,算是南京开业比较早的饼铺,这家门脸不大的饼铺曾经“日售千饼”,每天门前买饼的人排起长龙,为此本报在1月16日见报的《土家掉渣烧饼南京街头混战》报道中,还专门采访了店主徐华。然而,仅仅三个月后,徐华的饼铺每天却只能卖出几十张饼,租金和成本的压力,令饼铺不得不转行。事实上,不仅是徐华一家掉渣饼铺的生意不好,据记者观察,当初在宁海路与汉口西路交界处的3家掉渣饼铺,其中已经有一家转成了时尚精品店。一家窗上贴着大大的“转让”两字,剩下一家依然在坚持的饼铺,也早已不见排队的长龙。据了解,南京的近百家大大小小的掉渣烧饼店,基本上都在面对转让甚至关张的命运。甚至包括店主在内,几乎没有人会预料到,掉渣烧饼生意会如此“短命”。
廉价的技术转让
年初采访的时候,杨勇自称是第一个把掉渣烧饼带到南京来的人,其实在他之前,早已经有人率先实现“因饼而富”。2005年,湖北姑娘晏琳首推“掉渣烧饼”,以翠竹、红线、簸箕、草藤为主要素材,形成了企业特有LOGO,彰显出一种浓郁的土家乡村风味,显得干净、整洁、大方,蕴含特有的民族气息,亲切感倍增,这是“掉渣烧饼”独特品牌外延的形象。其他烧饼品牌或沿用或效仿、或多或少截取了相似的元素各自为我所用。然而,2006年3月中旬之后,掉渣烧饼开始退热——商家没有钱赚了,消费者尝鲜的热情开始褪去。淘宝网、易趣网等网站上以3000元、100元、80元甚至38元的价格公开叫卖掉渣烧饼的配方、设备材料供货商名录、店头设计标准等系列文件资料,似乎更进一步注定了掉渣烧饼走向衰败。对此杨勇的解释是“天气热了,吃掉渣烧饼的人少了,饼子烤出来几分钟卖不掉,就不好吃了。”无论如何,由起点加速度起跑,盛况空前,然后“百家争鸣”,直至遭遇尴尬,接下来则戛然熄火,掉渣烧饼似乎创下了“最短命”纪录。另据报道,掉渣烧饼的创始人晏琳在武汉被告上法庭。原因是,武汉有“掉渣儿”烧饼加盟商认为,因为“掉渣儿”商标没注册,“掉渣儿”加盟涉嫌欺诈。4月20日,加盟商吴李红状告“掉渣儿”欺诈,与“烧饼皇后”晏琳对簿公堂。总结和分析土家烧饼大起大落的原因,对整个行业,对类似产业无疑具有较为普遍的借鉴意义。(编辑 暴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