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二经三校与收藏家詹洪阁联合举办的《百年儿童读物珍藏展》开展。此次题为“童年记忆”的展览,展出了200余件自清末到现在100年间各个时期的儿童读物、期刊、报纸、课外参考书、百科文库及百年儿童老照片等珍贵资料。 这些儿童读物,无不烙有深刻的时代印迹。
清朝末年———关键词:文言文、国学
百年前的清末儿童读物,书籍色彩单一,全部为竖排版毛笔字体文言文,句间无标点符号。儿童读物多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另有号称“家庭教育第一编”的《蒙养镜》,该书由德国撒瓦士曼氏原著,日本大村仁大郎编述,清朝桐城人吴燕来译补。《三字经》等读物为当时的儿童打下扎实的传统国学基础。
民国时期———关键词:儿童专版、标点符号
记者在展品中看到当时沈阳也是东北最早的晚报《新民晚报》,这份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创刊的报纸,在1929年开办了“儿童周刊”专版,其内容十分丰富有趣,无论是猜谜语还是漫画,均寓教于乐。
展品中有一套《小朋友文库》图书,其内容为白话文翻译的《前汉书》,显示当时的启蒙教育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的古典文学修养。另外一本专门介绍标点符号用语和意义的《新选儿童尺读》显示,当时已经开始广泛关注标点符号。
抗战时期———关键词:民族英雄、教育专著
当抗日战争的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此时的儿童读物,同样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新少年》,封面已经换为追悼绥远抗战阵亡将士、九一八事变、东北抗日联军等图画,而民族英雄林则徐、文天祥,则成为当时儿童读本中的主人公。
此时,已经出现许多儿童教育专著和论文,其中包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主编的《幼稚教育论文续集》。
这一时期,由董纯才译著的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由大连大众书店印刷发行。新中国成立初期———关键词:理想、奋斗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儿童读物《中国儿童》出版,封面图面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亚非拉”儿童手牵手,高举中国共产党党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周围鲜花绽放,和平鸽纷飞。由沈阳邮局发行的《好孩子》画报,每一本的封面上都醒目地印着“准备着:为建设祖国的事业,为实现毛主席的伟大理想而奋斗!”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关键词:少先队、红小兵
此时的儿童读物,多介绍社会主义、少先队章程等内容,雷锋、谢荣策、向警予、刘文学、杨根思、董存瑞、张思德、高玉宝等英雄形象深入人心。《红小兵》画报成为这一时期的特殊儿童读本,内容多为“学铁人长志气”、“英勇机智的红小兵”等小故事,形式相对单一。此时的读物,鲜见寓言、漫画、谜语等趣味性内容。上世纪80年代———关键词:小猫钓鱼、神笔马良
经过“文革”儿童读物的“断层”时期,此时,少儿读本同样迎来春天。1983年,区别于上世纪30年代同名刊物的《好孩子》画报出版,成为当时的热门儿童读物,“小猫钓鱼”、“神笔马良”等漫画故事深受孩子们欢迎。上世纪90年代———关键词:加菲猫、简笔画
此时,儿童简笔画成为幼儿人手一册的图画书,加菲猫、米老鼠与唐老鸭等国外漫画书,开始越来越多地被装进中国孩子的书包里。21世纪———关键词:传统文化、回归
现在,儿童启智读本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种类,丰富程度前所未有。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三字经》、《千字文》等一度束之高阁的传统国学启蒙教材,再度被重新编译包装,成为热销图书,显示百年来传统文化的回归。本报记者郭宏颖实习生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