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预言农民收入将大增
华龙网讯(日报记者何旭)昨日,“重庆经济论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渝开讲。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党国英在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问题》的演讲中大胆预言:至2030年,国内农民户年均收入将达到4万元以上。
坚持推进城市化进程
“我们现在正在非常关键的城市化进程当中,农村居民的减少速度每年为1.65%左右,按照这个速度,中国的城市化率到2030年将达到75%,国力达到中上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党国英说。
随着大量农村居民进城步伐的加快,党国英预言,到2030年,农村居民户均耕作面积将达到20亩左右,其中农村居民1/5的收入为农业收入,4/5为兼业收入,从而使农民户年均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
三大难题制约新农村建设
支农资金效益细碎化、现行土地制度不完善以及尚不明朗的户籍制度,在党国英看来,是制约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三大难题。
“目前,国内有26个部委级单位有支农资金,大都以各式各样的支农项目名义下达,资金使用效益普遍偏低,存在着细碎化的问题,难以使农村居民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惠。”党国英说,此外,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分散化问题也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一大问题,要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必须继续深化对现行土地制度的改革。与此同时,还应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以居民拥有的标准住房为核心,确定居民的户籍,使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权益。
不赞成农业企业化
“我不赞成农业企业化的说法。”党国英说,目前社会上有一种倾向,就是城市资本下农村,这极易导致把农村居民从土地上赶出去,而农民只能在这些农业企业中充当农业工人的角色。
“从表面上看,农业企业化让农民获得了两份收入,即地租和雇佣工资。”党国英说,然而,大家都知道,农业是高度竞争化的产业,农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而这一市场的长期利润率为零,因此,靠农业企业化来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不可能是长久之计,只能在相对一段时间内帮助农村居民实现有限度的增收目标,这显然不利于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本次论坛由市农办、市委党校、市经济学会和重庆日报联合主办。
来源: 华龙网 2006-06-02 05:38 编辑: 春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