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8点半,家住永川汇龙大道的赵勇步行5分钟,便来到重庆文理学院图书馆。“这可是永川最大最好的图书馆,去年对市民开放后,一有空我都要来翻翻书,有时还借两本书带回家看。”
正忙着给读者办借阅手续的图书管理员陈琛说,“借阅手续很简单,办个借阅证就行了,城里的中小学老师、单位职工等周末最喜欢来。 ”
在永川,遍布城区的26所职业院校能充分利用电影院、公园、医院等城市公共资源,市民也能方便地利用图书馆、运动场等特有的学校资源。“城校融合、资源共享”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城校互动”的创新模式
2004年9月,永川成为重庆职教基地。
如今,职教基地建成区4.5平方公里,占永川城区面积的16%。
“瞧,城西北聚集了6所院校,这一区域侧重实习实训基地的拓展。城东部和东北部各聚集了10所学校,侧重于职业院校与城市扩展的互动。还专门预留了2.55平方公里的待开发区作为远景发展区。”站在重庆职教基地规划模型前,永川教育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刘朝禄说,将来,永川这座城市有多大,职业教育的校园就有多大。
“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充分融合,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职业教育与文化发展相互促进,是‘城校互动’的3个特点。”永川市市长唐建华说,永川发展职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圈地”扩张和人口集聚,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职业院校的叠加,而是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力量,以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市民整体素质、建设城市先进文化、创建学习型城市、营造优良投资环境为归宿,构建“城市以职教为特色,职教以城市为依托,校区建设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的新模式。
“永川用城校融合、城校互动的模式发展职教,是一种创新。”教育部部长周济去年到永川考察后如此评价。
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黄尧认为:永川的职教发展模式是继江苏常州、北京宜庄、长春之后,开创的中国职业教育第四种模式。
职教并非“小面”经济
永川有门类齐全的职业教育学校,是重庆职业教育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但在几年前,职教在不少永川人眼里还只是一碗“小面”经济的概念。2000年前后,建设职教城的方案在永川市政府常务会上竟3次未获通过。
2003年,由永川市委书记刘强等领导带领的多个考察团,分头前往北京、天津等地进行考察。“一路下来,真是大开眼界。”永川市常务副市长郑向东回忆道,考察结束之后,在城市化怎么走的问题上,大家的思想也统一到了“发展职业教育是承载和推动城市发展的一个轮子”上。
“现在永川到沿海地区招商比以前顺畅多了。职教发展为永川培养出了大批技能型人才,可说是功不可没。”郑向东高兴地说。
不仅招商引资,校区建设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的发展模式更让永川尝到了甜头。
统计显示:2005年,职业教育拉动永川GDP增长4.83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3.57亿元,拉动消费4.98亿元,直接或间接提供就业岗位1.6万多个。另外,还拉动了商贸、建筑、交通、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发展。
除了经济社会发展,职教还缓解了就业带来的压力。据调查测算,永川新招1万名职高、中职和高职学生,可增加教职工及间接提供岗位4023个,也直接、间接延缓了28132人的就业压力。
职业教育还提升了城市人口素质。目前,永川市每万人口中有职教学生800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倍,加上城区的教师和各级各类教育在校在籍学生,教育人口占城区人口的比重已近50%。
如今,“抓职教就是抓发展,抓职教就是抓经济”已成为永川全市上下的共识。
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在校生3600人,92%都来自农村。”重庆第二财贸学校校长黄耀五说,作为文科学校,学校首先从生活习惯上着手,把农村学生变成城市人,“让小伙子成靓仔,姑娘成淑女”。
一组统计数据显示,26所职业院校的8.3万名学生中,90%来自农村,60%的学生家庭经济比较贫困,中职学生中有85%是未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而26所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稳定在96%左右,去年还达到了98.2%。
目前,永川职业院校已开设机械加工、数控技术、电子技术、旅游服务等91个专业,涵盖了300多个技术工种,并与300多家企业达成了定向培训协议。此外,职业院校还主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每年有2万多农民接受职业培训后进入城市。
“今年4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永川考察时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各个方面,面向各个阶层,面向人人的’。这一重要讲话,让我们增强了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本,进而转化为科技和产业优势,实施工业强市的信心。”永川市委书记刘强对记者说,到2010年,职教基地将扩展到10平方公里,职业院校达到30所,在校学生稳定在10万人左右,初步建成中国西部职业教育示范基地。
对于这一目标,黄尧司长评价说:“真能办成10万人的规模,将是中国的创举。”日报记者周芹
来源: 华龙网 2006-06-02 05: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