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电影院开卖海上保安报告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韩 瑞
海权电影鼓动“爱国激情” 日本当局诱导“海洋情结”
专家指出,日本军国主义思潮并未在年轻人中失去根基
就在日本与周边邻国就海洋权益纠缠不清之际,一部日本电影又将国民的“海洋情结”推向了极致。描写海上保安队员爱情与成长生活的《海猿:爱的极限》公映12天,便创下了罕见的票房记录,也让众多年轻人燃起了“爱国激情”。日本当局更是借机在电影院推销起了自己的海上保安报告。
5月6日,由羽住英一郎执导的《海猿:爱的极限》在日本315家影院同时上映。由于情节扣人心弦,在拍摄过程中又得到海上保安厅的大力协助,首映两天便吸引了近70万观众到场观看。而到5月17日,该片的观众人数已突破200万,这一成绩仅次于当初7天突破200万观众人次的《跳跃大搜查线》。
市场的良好表现超过预期,“东宝”发行公司迅速调整了该片的票房评估,由当初的60亿日元修正为70至75亿日元,这个数字很可能使其成为今年日本国产影片中的NO.1。
英雄主义+爱国意识+生死恋情
《海猿:爱的极限》赚足观众眼泪
《海猿:爱的极限》是2004年“东宝”公司开始推出的《海猿》系列影片的第三部。身为海上保安队员的主人公仙崎大辅被调到鹿儿岛第十管区,开始作为机动救难队员活跃在海难救援的第一线,同时也和女友伊泽环菜继续着异地恋情。当经历了许多磨练而成长起来的大辅和环菜之间出现龃龉的时候,传来了一艘大型渡轮在鹿儿岛近海触礁的消息。大辅和同伴们赶到事故现场时,发现船体已经倾斜进水,而紧急系统毁坏殆尽。更糟糕的是船上还搭载了近200辆汽车,一旦被引燃势必造成大爆炸。在600多名惊慌失措的乘客中,大辅看到了环菜的身影……
该片在制作过程中得到了日本海上保安厅的支持,保安厅派遣了41艘巡逻艇和10架飞机协助拍摄。恢弘的场面,跌宕的情节,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心。尤其是影片最后一幕赚足了眼泪。船在4个小时后沉没,当大辅的声音、环菜呼唤他名字的声音和同伴们的声音随着渡轮的爆炸声消失的时候,观众人人唏嘘,个个掩面。
海上保安厅颁奖谢电影主创
五千学生热考海上保安学校
该片侧重描写生死一线间的至爱真情,主人公努力到最后一刻都不放弃的精神无疑提升了海上保安队员的形象。
无怪乎,海上保安厅宣传室室长瓜生晴彦在影片公映后的一次活动中向导演羽住英一郎和男主角伊藤英明等演职人员授予了感谢书和奖章,以表彰《海猿》系列影片加深了民众对海上保安厅的理解与关心。
《海猿》系列影片人气之旺盛,以及富士电视台同名连续剧的热播,也使日本许多年轻人渴望像仙崎大辅那样投身维护领海的事业。海上保安厅所属海上保安学校4月份募集10月入学的学生时,预定100人左右的名额却吸引了5467名应试者,创下了历年来的最高纪录。让人不禁联想起,当年美国电影《壮志凌云》中汤姆·克鲁斯帅气的空军飞行员形象吸引许多人报名参军的情形。
为进一步加强观众重视维护领海的观念,当局不失时机地于5月12日出版了《2006年海上保安报告》。该报告预定发行6000份,其中280份在东京都和千叶、神奈川两县放映《海猿:爱的极限》的13家影院发售。海上保安厅总务部政务科科长助理广川隆声称,海上保安厅面临的主要课题是日中、日韩之间的主权和经济专属区划分方面的争议。
战争题材影视作品渐受追捧
日本国民战争意识越来越强
自2005年,战争题材影视剧在日本渐受追捧。比如,由福井晴敏的小说改编的电影《亡国的宙斯盾》,讲述日本海上自卫队在宙斯盾舰被劫持时和对手殊死较量,最终夺回战舰的故事。该片上映头两天就吸引22万观众。以二战为背景的影片《男人们的大和》令不少日本人被当年日军所谓的“舍生为国”的举动感动得热血沸腾。而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一手策划的《我为你而赴死》也已开机。该片讲述了二战时在日本九州经营餐馆的中年妇女鸟滨登米照顾日本空军“神风”特攻队飞行员的故事,将“神风”特攻队美化成效忠天皇的英雄。
此外,海权论在日本学术界也呈抬头之势。4月的《呼声》杂志刊登了学者松村劭的文章——《海洋国家日本的军事战略》,指出海洋国家作战的目的是通过掌控制海权,获得对商业圈的控制。日本防卫战略专家和亲美的国际政治学者则主张,在强化日美同盟的同时,把对付大陆国家的正面威胁放在国家战略的优先位置。
此外,日本近年还频繁举行单边和双边军事演习。此间舆论认为,在此气氛熏陶下,日本国民的危机意识越来越强。日本内阁府今年进行的“自卫队、防卫问题舆论调查”显示,77.6%的日本人认为日本面临战争风险,而受访者列举的理由中占第三位的竟然是中国军事现代化和积极的海洋活动。
《海猿》:日本自恋情结的发作
一部以海上保安为题材的影片《海猿》最近在东瀛闪亮登场。该片人气冲天,首映两天,观众人数便高达70万。
东瀛与海洋的因缘
居于岛国的日本人与海洋有着一份特殊的因缘,汹涌的波涛,塑造了日本人的性格,也冲击出跳跃发展的文明史。
上古时日本从落后的奴隶社会一跃而成封建社会,是遣唐使们冒着葬身鱼腹的危险,横渡太平洋到中国大陆取经的结果;近代日本的发迹,是建立在两次海战获胜的基础之上;而日本在二战中的惨败,品尝被占领的滋味,也是以偷袭珍珠港为开端;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日本的文学绘画中,以海洋为背景的作品汗牛充栋,层出不穷,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日本人的精神诉求。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描绘了这样壮观的场面:一排冲天巨浪,扬起雄狮般的头颅,汹涌咆哮;远处,白雪闪耀的富士山像一朵凝固的浪花时隐时现;浪尖波涛里,三条小舟犹如芦苇叶随势飘荡,船夫们屏神凝息,紧贴着船帮,同命运作着殊死较量……作者将古代日本人勇于拼搏的性格演绎得淋漓尽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电影《啊!海军》、《山本五十六》,趁着日本经济复苏的机运,亮出久违的军国主义招魂旗幡。而风靡东瀛、发行量达天文数字的长篇小说《日本沉没》,以虚拟的方式,煞有介事地描写一个日本列岛即将沉没,日本各界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的故事,将日本人的忧患意识与对外扩张的意志表现得无以复加。
《海猿》何以备受青睐
相比之下,此次《海猿》的登场另有一番风光。四年前,日本漫画家佐藤秀峰发表了漫画系列《海猿》,一炮走红,立即被日本最有实力的NHK电视台看中,改编成电视剧,之后又被拍成电影。然而,观众的狂热犹不减退,于是《海猿》系列剧再次被搬上电影银幕,而且此次更是得到了日本海上保安厅的鼎力赞助。
一部《海猿》何以备受青睐?原来,它以日本人喜欢的方式,成功演绎了一个海上拯救的神话:以仙崎大辅为首的日本海上保安队潜水员,担负着海上救难的神圣使命,中国大陆的偷渡客、被歹徒劫持的俄罗斯船只、失火的外国油轮,都得到了他们的拯救。日本式的励志、自我奉献、挑战极限、团队协作,再加上时尚元素、电影特技的有效运用,使这部影片释放出巨大的魅力。
平心而论,《海猿》演绎的主题并无新意,这种驼鸟式的自恋自大,在日本的文学影视作品中屡见不鲜。这次仙崎大辅们当仁不让地扮演起海上天之骄子的角色,不过是这种自恋情结又一次发作罢了。对于曾经受过日本军国主义蹂躏与奴役的亚洲各国人民,看到《海猿》这样的电影,定会产生警惕之心。然而,对历史真相懵懂无知的日本年轻人,看了这部电影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果然,据日本海上保安队提供的数据,每年募集100个学生的海上保安厅学校,今年在《海猿》的感召下吸引了更多报名的人,报考人数比往年高出22%;“保卫海疆”成为许多青年学生的志愿。而日本当局也抓住时机,在电影上映的同时,推出《海上保安2006白皮书》,该书除了详尽介绍保安厅目前拥有的战舰装备之外,重点涉及日本与中国韩国之间目前存在的严峻的领海纠纷。
军国思潮并未失去根基
有一种说法,认为随着经济的高度发达,物质条件的优越,现在的日本年轻人只顾享受生活,不关心国家大事,进取心和奋斗精神远不如他们的前辈;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也将因此而失去根基。这种说法或许有一定道理,却不准确,证明对大和民族的内聚力缺乏了解。
据笔者观察,日本年轻人即使再吊儿郎当,一旦进入公司,成为“社会人”,就会变得认真起来。一种民族精神本来就会遗传,更何况是日本这样一个主要由单一民族构成的孤立的岛国。在这个国度里,一切资源都会被有效地调动起来,整合于国家的整体利益。这就是“蕞尔小邦”的日本能够体面而强大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大秘密。日本外相麻生太郎最近隆重推出“漫画外交”战略,就是一个好例子,区区的漫画尚且如此,更何况决定日本未来命运的年轻人?《海猿》的登场及其带来的巨大爱国效应,完全证实了这一点。
(作者李兆忠,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日本文化研究专家。)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