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随着我省禁止烟花爆竹行业使用氯酸钾有关规定生效,氯酸钾这种在烟花爆竹行业使用了1400多年的传统氧化剂将退出历史舞台。记者昨日从市科技局获悉,芳名“华安一号”——一种由浏阳华安花炮材料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自行研制的烟花爆竹复合钝感氧化剂,作为“接班人”已开始履职,该成果经省科技厅组织鉴定,并被国家安监总局认定在全国推广。 作为县域民营企业的“华安公司”依靠技术创新救产业于危难的故事,是长沙工业产业领域践行自主创新、助推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长沙,今年以来自主创新提升传统企业竞争力、助力高新技术企业登上国际舞台的喜讯频传。
有人说,以前湖南虽为农业大省却难成强省的一个原因是,作为支撑农业发展的相关工业产业实力不行。“海利”通过技术创新,使我省农药工业迅速崛起,公司在形成我国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工业完整体系、每年创产值近20亿元、实现社会效益近100亿元基础上,着力原始性创新,并成为我国农药工业界少数比肩于发达国家的新农药创制单位。这标志湖南农药工业全面扭转低端竞争格局,进入由专利引路的中高端市场领域。
自主创新造就的长沙工业奇迹在工程机械领域尤为显著。前不久,国际建设领域权威媒体——英国KHL集团《国际建设》杂志为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英雄”排座,“长沙中联”作为中国最强赫然入列,同时入列的还有“三一重工”。在长沙制造“集团军”中,依靠技术安身、依托国际化立命的“中联”自不待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已涵盖10大系列、100多个品种,产品类别和数量超过同行任何一家国际知名企业。作为行业新秀的“山河智能”,发扬行业创新传统,在产品领域推进原始性创新,形成了发明专利“液压静力压桩机”核心技术。公司依托自有技术研发的隧道凿岩机器人,解决了特种机器人多项控制技术难题,为我国隧道凿岩机器人的发展奠定基础。
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和产业赢得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在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等园区,以产学研结合模式推动的技术创新,正着手为技术支撑经济持续发展进行战略储备,力争使多年困绕长沙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低的“软肋”从根源上破解。在长沙经开区,由“三一重工”联合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共同承担的863计划重大专项“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全面启动,实现了我国沥青路面施工机械新一代产品的产业化。长沙高新区采取与大学园区联合共建和鼓励企业自建等方式,共建国家级工程中心6个、国家及省级技术中心8个,设立博士后工作总站和17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园区企业和全市23所大学、70多个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研发机构近400个,目前,长沙高新区累计开发高新技术成果1400多项,其中92%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
长沙工业强劲增长得益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580亿元;新产品产值149.6亿元,增长33.1%。今年一季度,上报省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41个,同时着手建立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库,目前已收集各类技术创新项目290多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