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党中央、国务院指定深圳、青岛、大连、宁波4个计划单列市对口帮扶贵州省贫困地区10周年。10年来,4城市党委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动感情、动真格,认真部署安排,多渠道、多形式扎扎实实开展对口帮扶,投入大量资金、物资,在科教扶贫、智力扶贫、交通扶贫、卫生扶贫、劳务输出、干部培训、经济协作、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等方面为我省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为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反映10年对口帮扶工作的累累硕果,本报从即日起开设“山海相连,携手十年”栏目,相继推出成果篇、探索篇、奉献篇、合作篇、展望篇五大版块,进行全面深入的报道。
提供无偿资金 实施帮扶项目
为了替60多岁的母亲完成一个心愿,深圳市民胡蔚曾经有过一段惊险的旅行。在从三都自治县县城到合江镇下尧寨20多公里的崎岖山路上,胡蔚险些翻车,但她没觉得什么后怕:“见到了我妈资助的学生,很开心。看了9岁的蒙利云家里的贫困状况,感觉自己的帮助真的微不足道。希望这个社会有更多的热心人加入到‘心连心’活动的队伍里来。”自1995年初,“三都”这个地名就与深圳市民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深圳市委、市政府和深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及其下属企业等几十个单位,在三都自治县开展“特区山区心连心”对口帮扶活动,拉开了深圳对口帮扶三都的序幕。10年间,深圳市共向黔南州三都自治县捐赠资金及物资折款和有偿协作资金累计达7200万元。受助学生王雪姣在写给《深圳周刊》的一封信中满怀深情地说:“我家住在三都最边远、最贫困、最落后的瑶人山地区。看着同学们欢快地走向学校,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只好走到村边,默默地望着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一连几天都朝着学校所在的方向痴痴地张望。今天,我有幸得到你们的资助,终于又重返校园,重新回到老师和同学们身边。我要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热情、善良的叔叔阿姨们……”山海携手,情浓于水。贵州人民不会忘记,4城市人民10年来无私的帮扶。截至2005年底,4个市共向我省无偿捐赠资金8.81亿多元,兴办了一大批扶贫项目。新建、改扩建希望学校830所,改善了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兴建(扩建)医院(卫生院)294所,解决了一大批贫困农户就医难问题;资助兴建基本农田14.11万亩;解决了43.3万人、29.6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兴修乡村公路2189.2公里,解决了100多个村通电问题;协助解决了2000多特困农户移民搬迁问题;建立一批扶贫开发基金、乡镇企业发展奖励基金、救灾基金、教育基金等。此外,深圳市为帮助贵州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提供1亿元资金为我省建立教育基金项目。不仅如此,在帮扶项目的实施中,深圳实施的“双改”项目(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青岛实施的“温饱示范村”项目,大连实施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项目,宁波实施的“两个千家万户”项目(项目覆盖千家万户,让千家万户脱贫致富)各具特色,在对贫困地区产生立竿见影的帮扶效果的同时,也为我省的扶贫开发工作产生了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此外,截至2005年底,4个市共向我省捐赠衣被4022.69万件,捐赠汽车、彩电、电脑、音响、冰箱、图书、医疗设备、农用物资等合计折款2.45亿元。这些物资由我省各级民政部门全部及时发放到灾区及贫困群众手中,共救济2000多万人(次)。
开展经济协作 增强“造血功能”
自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以来,到2005年底,我省与4个城市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将我省丰富的生物、能源、矿产、旅游等资源优势,与4个市的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相结合,开展经济技术合作。10年来,双方在相互考察访问,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论证,共安排协作项目500多项,协议资金120亿元,项目涵盖工业、农业、商贸、旅游、文卫、房地产等多个领域。目前已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深圳市利用基金贴息贷款的形式,对贫困地区市场前景好的特色企业进行“造血式”扶贫,投入1.397亿元,实施项目133项,涉及企业改扩建,矿产、生物、农业资源开发等,收到了明显的效果。青岛市的一批名牌企业陆续到贵州落户,发展良好。青岛红星化工集团在镇宁自治县投资兴建的红蝶钡业公司,2000年初投入4000多万元进行了三期扩建,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并改制为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成功上市。青岛红星化工集团还分别在都匀、铜仁建立了食品、化工和冷水鱼养殖基地,多元化发展。企业自投产到2005年底,已累计上缴税金2亿多元。近几年,企业为周边地区建学校、修公路、安装闭路电视、拉电、接自来水、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等,累计捐资1000多万元,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贵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成立9年来,累计生产销售海尔冰箱逾300万台,产值超过60亿元,企业以年均50%以上的增长速度发展,较好地实现了海尔集团的发展扩张战略。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贵阳市“强市升位”和海信集团发展双赢目标,在我省省市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贵阳市政府“十五”计划一号工程、在国家级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占地570余亩、投资4.5亿的海信工业园已奠基开工,目前第一期工程已经完成,贵阳海信已具备年产彩电100万台的生产能力。受东西扶贫协作政策的感召,宁波市的企业或由政府引导或自发到贵州拓展业务,目前仅在贵阳市就有100多家宁波企业落户发展,项目涉及服装、电器、餐饮、建筑建材等诸多领域,并成立了贵阳市宁波个体私营企业协会,成员已有上百家。在大连市的鼎力支持下,我省多次在大连举行贵州产品交易会,提高了贵州产品的知名度,拓展了销售渠道,找到贵州产品与东北市场的嵌合点。此外,4个市还利用自身的外贸渠道,帮助我省产品扩大出口。
提供智力支持 奠定扶贫基础
“扶贫扶智更扶志。”这是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苗家大哥”的宁波市对口扶贫办原主任张祖安常说的一句话。人们谈起“百名村干部下宁波”的事总是津津乐道。1999年,张祖安和扶贫办的同志们一道组织黔东南州和黔西南州100名村干部到宁波考察培训。宁波的开放气息,让村干部们对什么都觉得新鲜。在奉化滕头村、在慈溪蔬菜基地,张祖安给他们讲宁波人创业的艰辛;听报告、参观农村和企业,使他们茅塞顿开,过去没想到的致富路子现在都亲眼见到了。台江县排羊乡排羊村支书熊志辉是第二批接受培训的,他学到了首饰加工技术。回乡后他把寨里的村民组织起来,办起民族银饰加工点,实行定点加工。熊志辉负责为村民进原料和销售产品,村民人均年收入从原来的几百元上升到3000元。张祖安深有感触地说:“培训100名村干部,比帮扶100个项目要有意义得多。”贵州的干部到宁波挂职、医生到宁波进修,宁波的农业专家、教师、医生、青年志愿者奔赴贵州,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生产和生活难题。智力扶贫,为黔东南和黔西南两地注入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催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随后,张祖安又组织两地的87名县委书记到宁波学习研讨,组织一批中学校长到宁波培训……扶贫要扶“智”,在开发式扶贫的同时,“智力扶贫”也紧锣密鼓。4个市采取帮助培训干部、吸纳务工人员、派专家传授先进农业科技、派志愿者到贫困地区支教等形式,帮助我省基层干部增长才干,帮助贫困地区农民提高科技文化素质,为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奠定基础。到2005年底,4个市采取免费办培训班、安排我省干部挂职锻炼等办法,为我省培训县、乡、村干部和农民已达3.6万多人,同时,4个市也选派了127名干部到我省贫困地区挂职锻炼。几年来,我省有组织地向4个市输出劳务人员15万多人,挣回劳务收入7亿多元。另外,实施了“东西支教工程”,4个市组织中小学骨干教师200多名,青年志愿者200多名到贵州支教。
几点启示
启示一:对口帮扶要立足于双方优势,找准互补点,以求共同发展。去年访黔时,深圳市长许宗衡将一块写着“黔电东送、雪中送炭”的匾牌送给了石秀诗省长。最近几年,深圳用电负荷平均年增加100万千瓦,2004年,就在深圳供电形势最为紧张的时候,贵州人民鼎力相助,向深圳输送了宝贵的5亿千瓦时电,2005年贵州按照“西电东送”价格再度支援5亿千瓦时电,大大缓解了深圳的缺电局面。这说明只要找准两地优势互补点,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实现生产要素重组,联合发展对双方经济发展都有促进作用的优势项目,就能夯实合作的基础。启示二:对口帮扶要找准合作的立足点,实现观念对接、市场对接、技术对接、品牌对接。特别是品牌战略的实施,对东部行业、企业来说,要从西部的实际出发制定好规划,依托东部的名优品牌,选择一批在西部有相当基础的产品和企业作为创名牌的“良种”。通过竞争,使西部“良种”企业在东部名牌的“掩护”下逐步成长起来,并最终创出自己的名牌。对西部的企业来说,在品牌观念上,一定要按照区域分工原则打好“特色牌”,正确估价自身的优劣势,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启示三:对口帮扶要结合我省扶贫开发创新工作思路。要将帮扶工作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扶贫开发三项重点工作相结合,将4个市提供的帮扶资金主要用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并加强引进4个市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到我省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形成产业化经营格局,促进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增加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收入。 作者:王兵杨磊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