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有3000多公里黄金海岸,占全国海岸线的1/6,沿海水域盛产鱼、虾、贝等60多种海产品,其中对虾、刺参、海胆等海珍品出口量居全国第一。
2005年,山东海洋产业总产值达2490亿元,比2004年增长16.9%,渔业总产值1286亿元,渔民收入达到7200元,增长3.9%。 为进一步做大“海上山东”,发挥渔业经济在山东海洋经济中的优势。日前,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党组书记侯英民在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上提出促进海洋事业发展的6大工程。
一是渔业资源修复和保护工程。坚持保护优先,科学开发、重在修复的原则,利用生物技术和工程措施,促进渔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再造“黄金渔场”。
二是渔业产业升级工程。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做优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努力构建以水产健康养殖业为重点、合理的捕捞业、先进的加工业、繁荣的流通业、新兴的休闲渔业相协调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加快实施优势水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加大优势主导水产品培育力度,全省重点抓好海参、对虾、鲍鱼、扇贝、海带等10大主导品种和10个地方特色品种,尽快形成一批主导产业。
三是渔业竞争力提升工程。以品牌培育为目标,以产业化经营为载体,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市场营销为手段,积极推进经营体制和组织管理创新,全面提升渔业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抓住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中介组织3个关键环节,努力提高渔业产业化水平。
四是渔业科技创新工程。加快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渔业,转变增长方式,建设创新型渔业。构建全省渔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渔业关键技术的研究,重点在新品种选育、健康养殖技术集成、水产品精深加工和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五是平安渔业建设工程。健全渔业安全法规制度,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推行安全生产目标化管理,探讨建立渔业安全责任追究制,逐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安全监督机构依法监管、渔业生产企业和渔船船东全面负责、渔民群众参与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建立渔业安全长效机制。提高渔业灾害的预测、分析和处理能力,制定可操作的应急预案,建立有效的防灾减灾工作机制。
六是现代渔区建设示范工程。以推进山东半岛现代渔业经济区建设为重点,以发展渔区经济为中心,尽快构建东南部沿海现代渔业先导区,西北部沿海现代渔业提升区,鲁西鲁南规模化生态渔业区的现代渔业框架。科学规划,逐步推进,以点带面,建设“经济发达、社会繁荣、富裕文明、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现代渔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