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黄勇)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江苏省环保厅发布了2005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布了全省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生物环境、固体废弃物、辐射环境等方面的状况。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在经济快速发展情况下,全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进一步控制,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全省城市的饮用水源水质良好,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太湖流域等地面水质稳定,但海洋环境中的生物质量总体不容乐观。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总体处于轻污染级,其中南京和无锡两市处于中污染级。
南京等9市饮用水源水质均达标
在水环境方面,全年废水排放总量51.9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9.6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7.0%;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2.3亿吨,占43.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7.5%,与上年基本持平。在城市饮用水源水质方面,全省城市饮用水源以集中式供水为主,主要以地表水作为取水水源。13个省辖市市区共有25个主要供水水厂。南京、南通、镇江、泰州、常州和扬州等市饮用水主要取自长江,2005年自长江取水合计占13个省辖市总供水量的54.5%。除长江外,太湖、阳澄湖、京杭大运河等水体也是江苏省重要的饮用水源。2005年,南京、徐州、常州、南通、淮安、扬州、镇江、泰州、宿迁饮用水源水质均达标,其余4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在93.1%~99.7%之间。
公报还分别公布了长江流域、淮河流域、京杭大运河、太湖流域等水系的水质状况。目前,江苏省长江干流的水质良好,总体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淮河流域干流水质总体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45个国家“十五”考核断面中有40个断面水质达标,达标率为88.9%。京杭大运河流经全省8个省辖市,苏南段污染程度重于苏北段。在太湖流域,其中,太湖湖体的高锰酸盐指数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全湖富营养化程度平均为中富营养。值得关注的是海洋环境,海洋生物质量总体不容乐观,部分海产品中镉和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
南京、无锡空气比其他省辖市“脏”
公报还公布了全省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状况。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总体处于轻污染级,其中南京和无锡两市处于中污染级,其他省辖城市为轻污染级。除无锡和徐州两市外,其余11个省辖城市二氧化硫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3个省辖城市二氧化氮也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无锡、苏州、南通、连云港、扬州和镇江6个市,可吸入颗粒物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余7市均超标。全省酸雨发生频率为33.9%。其中,扬州市酸雨发生率最高,达到64.7%,苏州和南通两市次之,分别为60.4%和53.4%;淮安、盐城、镇江和宿迁4市未监测到酸雨。
无锡等6市声环境轻度污染
在城市声环境方面,无锡、徐州、南通、淮安、盐城和宿迁6市平均等效声级超过了55分贝,属轻度污染;其他城市声环境质量较好。在车流量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由于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改造以及各种机动车噪声控制措施的实施,全省道路交通噪声状况较好,13个省辖城市均低于70分贝的标准值。
在生物环境方面,全省主要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状况不容乐观,评价等级为贫乏和极贫乏的断面占46%,一般的占38%,丰富和较丰富的仅占16%。城市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受破坏情况较为严重。主要湖泊、水库水生生物多样性状况相对较好,85%的测点评价等级为较丰富或一般。城市空气中微生物污染情况良好,细菌和霉菌含量总体均处于清洁和较清洁水平。
田湾核电站周围辐射正常
在辐射环境方面,全省重点在长江、淮河、太湖及南京、连云港、南通等省辖市开展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全省电离辐射环境质量保持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电磁辐射环境质量较好。在连云港田湾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进行监测表明,田湾核电站带核运行后周围辐射环境正常。对全省200多家伴生放射性稀土冶炼加工、纱罩厂、核技术应用、广播电视、高压输变电工程和移动基站等重点污染源企业实施监督性监测,污染源周围辐射环境也满足国家相关标准限值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