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城中村改造(之八)
城中村环卫设施历史欠账太多,环卫设施缺失问题越来越突出
城中村环卫设施能否尽快完善?
深圳商报记者王荣李红李迩万红金
数百米街道没有一个果皮箱;环卫工人送一趟垃圾要跑2.5公里;80%以上的城中村环卫设施不完善;城中村环卫设施历史欠账太多……城中村脏乱差的环境状况一直以来都是市民关注的热点,随着越来越多的城中村引入物业管家,以及专业清洁队伍进村保洁,城中村的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环卫设施缺失所带来的问题却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垃圾中转站和果皮箱配备不足,不仅让保洁人员疲于奔命,而且给居民也带来了诸多不便。 因此,环卫部门的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城中村”环卫设施能否尽快完善起来?
镜头1
数百米街道没有一个果皮箱
昨日,记者来到福田区上梅林,发现虽然该村的房屋都是新建不久的楼房,然而记者在村中转了好几圈也难觅果皮垃圾箱的踪影。由于该村几条主干道的人流量比较大,不少行人就将垃圾直接丢在路上,采访中记者就一不小心踩在了一块西瓜皮上,差点摔了一跤;一些自觉点的市民则将垃圾放在路口的拐角处,并在那形成了一个小垃圾堆。由于天气炎热堆放在一起的香蕉皮、西瓜皮以及小贩丢弃的菠萝皮、菜叶等东西已经发出一阵阵臭味。一位正在丢垃圾的居民面对记者的采访虽然面露羞涩,表示“很不好意思”,但他却很无奈地对记者说,这条数百米长的道路没有设置一个果皮箱,想“文明”点都不行,只好学着别人把垃圾也往路边丢了。
镜头2
送一趟垃圾要跑2.5公里
城中村环卫设施的缺失进而影响环卫工作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白石洲曾经是深圳一个典型的脏乱差城中村,虽然从2000年开始该片区引入了专业保洁队伍,使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可是,就在许多人都以为白石洲的环境从此能够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时候,由于垃圾站等环卫设施不配套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却越来越突出,保洁效果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据介绍,偌大的一个白石洲片区,仅有两个垃圾压缩站,而且距离都比较远,一个位于江南百货后面,一个位于白石洲中路和白石路的交叉口,工人们要把沿街收集到的垃圾运到压缩站,距离都在2.5公里开外,而环卫工人辛苦一天也只能够跑4趟。这样就导致很多垃圾只能够较长时间地放在垃圾箱里,天气比较凉快的时候问题还不大,可一到夏天,垃圾堆放十来分钟就会发臭,经常会引起周围居民的抱怨与投诉。
分析
垃圾中转站为何建设难
城中村环卫设施的缺失导致许多垃圾无“出路”,市民对此也颇有看法,然而当有关部门真正要建设一座垃圾中转站时,却又会遭到附近居民的强烈反对。环卫设施的建设也因此走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居民抱怨垃圾站太少,一方面垃圾站的建设却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垃圾中转站的选址建设,似乎已经成为环卫系统的“天字号第一难题”了。
记者在采访中也做了一个随机调查,在6个城中村中记者问了20位居民,他们中16人明确表示反对在自家附近修建垃圾站等环卫设施。
据介绍,此前罗湖区城管办根据区人大代表意见和莲塘片区实际,在华景路天桥下新建一座新型垃圾站,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压缩式垃圾处理技术,但垃圾站建好以后却遭到了附近居民的强烈反对。他们挡在新建的垃圾站门口,不让工人往里装配套设备,还有人在垃圾站四周的墙壁上贴上抗议的标语。其所遇到的“尴尬”,只是深圳市垃圾中转站建设难的一个缩影。近几年不少垃圾站规划好后,却无法建设,甚至有些垃圾站建到一半就被迫停工,还有些垃圾站被拆后未能重建,无一例外的原因都是附近居民的反对。
现状
八成城中村环卫设施不完善
“由于历史原因,城中村的环卫设施和其他设施一样,都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影响没有规划好,在设置和配套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历史欠账问题比较严重。目前80%以上的城中村环卫设施不完善,有些城中村不仅没有垃圾中转站、压缩收集站等中小型环卫设施,甚至连果皮箱等简单的设施都没有。”深圳市城管局环卫处的负责人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
据记者了解,《深圳大型环卫设施规划》(1996-2010)对我市垃圾处理场、焚烧场、大型中转站、污泥粪渣等均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对“旧屋村”这种社区的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只是在量上进行了规划。前两年的一项统计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城中村普遍存在垃圾转运站严重缺乏或陈旧的问题,绝大部分城中村无垃圾转运站。在全市近200个城中村当中,有垃圾转运站的仅为22个,其中6个为近几年新建的压缩转运站,其余16个台式转运站也应逐步改造成压缩转运站。同时,城中村垃圾收集容器数量也不够或标准不高。据初步测算,全市“城中村”缺少4800个垃圾收集桶、2700个果皮箱,现有的垃圾收集容器达不到标准,80%小型垃圾屋未实现硬底化,无给排水设施。60%的城中村存在用敞口垃圾池、露天垃圾桶或箩筐装垃圾的现象,有的甚至随意在地面或墙角堆放垃圾,污水四溢,垃圾遍地,达不到密闭收集和转运要求。有的城中村还无环卫工具房及清扫保洁工人的作息场所,环卫工具无处存放,乱堆放在村道或其他公共场所。收集、清运次数少,仅有20%的村垃圾站一天清运一次,其余站点周围堆放的垃圾、杂物多,达不到日产日清。一些收集点、转运站没有按要求进行清洗和消杀,甚至长时间不清洗,地面、墙壁污垢厚,周围污水横流,孳生蚊蝇,成了卫生死角。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对城中村的环卫问题他们一直都十分重视,也想尽了一切办法希望能将其搞好,这几年重点抓了清理保洁工作,要求各城中村引进专业保洁队伍,实行住宅式管理,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城中村的环卫设施的建设主要是涉及到规划问题,许多地方都没有规划必要的环卫设施,导致垃圾收集中转站等大中型环卫设施无法建设,而目前由于城中村格局已经形成,城中村内可用空间狭小,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方建设环卫设施。同时,即使有地方可以兴建,往往也会遭到附近居民的强烈反对,致使工程难以顺利进行。
该负责人表示,要解决好城中村的环境综合整治,除了要全面引进专业的保洁队伍,实行全天候的保洁外,更重要的是要解决环卫设施的建设和配置问题,这样才能打破环卫保洁中的“瓶颈”环节。他认为,特区内的城中村在充分利用周边地区和市政道路上的环卫设施的基础上,还至少应该新建20座左右的垃圾站,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环卫设施网络。
目前,田面村正在动工修建一座高标准的垃圾站公厕,该设施的建成不仅可以解决周边城中村的垃圾收集和处理问题,而且还解决了附近无公共厕所的问题,大大地方便了市民。而特区外的城中村由于环卫设施的基础比特区内的更加薄弱,因此在加强规划的同时,则要尽快因地制宜地兴建一批垃圾收集站、中转站等设施。
专家建议
一次投入长期受益
深圳城中村的一个普遍问题是,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太少,必要的市政环卫设施建设步伐相对滞后,结果导致环卫设施相当缺乏,日常卫生维护费用无法保证,环卫工作质量难以提高。去年开展创建市容环境卫生标兵村活动中,不少村也纷纷投资大建基础设施,为村容村貌环境取得好转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这些村的成功经验都是环境好了,招商引资多了,不仅集体经济发展快了,而且居民的房屋也租得快了,老百姓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以建设垃圾中转站为例,水围村一次投入200多万元引进符合现代社区要求的环卫设施系统。许多村民说,整治前,村里出租屋的各类管线及配套的中转盒、中转箱等设施布局凌乱,不仅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同时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整治后,难寻蜘蛛网式管线踪影,他们的房子出租率和租金都明显提高。
因此,专家建议城中村在争取市政投入建设环卫等基础设施的同时,还应该根据自身集体经济的条件,积极自筹资金,因地制宜加大环境改造的力度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让城中村的设施配套尽快完善起来,逐渐地偿还城中村在过去无序建设和发展中欠下的历史账,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提高卫生收费标准
据有关专家测算,如果按照现代城市规划标准,全面改造“城中村”的环卫设施,至少需要数千万元的资金投入。然而,现实的状况却是:“城中村”日常环卫管理经费缺口较大,资金投入难以完全落实到位。
一些专家认为,深圳市的卫生费收费标准为每户每月6元(1995年物价部门制订),收费标准偏低,而实际收取率不高,卫生费根本无法支付村内的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收集和运输等日常管理费用,全年缺口高达数千万元。
专家建议,应尽快出台居民卫生费、门店卫生费收费政策,提高收费标准,股份公司要按照楼房面积或根据出租房的数量收取卫生费,卫生费要全额用于村内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收集运输等方面的支出,改间歇式保洁为连续性保洁,有门店的路段保洁时间要持续到晚上24时,并认真按照清扫保洁作业规范及质量标准进行环卫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