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中国新闻周刊》 > 《中国新闻周刊》精彩报道
中国新闻周刊:为了不愿忘却的回忆
时间:2006年06月02日18:01 我来说两句  

 
有奖评新闻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周刊:为了不愿忘却的回忆

  在沉睡了那么多年、冻结了那么多年后,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开始重建,再出发

  ★ 本刊记者/孙展

  “这是一个轻松、急速、冒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度过青春岁月是愉快的;可是走出这个时代却使人感到欣慰,就像从一间人挤得太多、讲话声太嘈杂的房间里走出来到冬日街道上的阳光中一样。

  马尔科姆•考利:《流放者归来》

  仅仅过了十多年,“80年代”就成了一个值得追忆的对象。实际上,在整个20世纪的时间段里,“80年代”在并不一定是一个特别突出的时代。但是“80年代”的参照系太特殊了,在经历了极度压抑的70年代,又和急速变幻的90年代一相对比,答案就出来了 相较前两者,“80年代”的“激情”“热诚”“浪漫”,或者是“简单”“贫乏”“肤浅”,都成为这个时代特有的标签,在追忆中凸显出来。

  其实,在查建英的《八十年代访谈录》出版之前,已经很少有人这么密集地提起那个时代的人和事了。“八十年代”的名号更容易为那些,出生于80年代,近些年在文坛崭露头角的新锐青年们所虢取。而真正在80年代引领风潮的人,大部分反而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界。

  回忆或许是不经意的,洪晃和她的《乐》杂志需要一些面对面的人物采访,这个任务交给了查建英,巧合的是,定下的人竟然全都是80年代出道的作家。这一下子勾起来了查的感觉 虽然在80年代的前半段,她早早成为文革后第一批出国留学的人,但还好,1987年回国,没有错过精彩纷呈的后半段。

  不难想象,一个人,如果经历过文革的“否定一切”,继而是如火山爆发般的“文化热”,再而又是文化无人关注的年代变迁,是不会对那个时代没有感觉的。查的访谈从2004年一直持续到2005年,访谈者和她的访谈对象们经过了十多年的沉默期,都有很多话要说,“经过十几年的沉淀、积累、云游世界,人人一脑袋见识,个个一肚子干货。”

  可以说,这是一个经历过80年代、并深深介入过那个时代重大文化事件的一群人所进行的集体记忆。甚至这种记忆的方式都带有80年代的风格,比如,与阿城和甘阳的访谈,就是一杯清茶,彻夜长谈。

  在他们的记忆中,“80年代”成为一个可意会却难言传的标签,那是一个充满了真诚、信仰与追求,但又是那么迷惘、幼稚的年代,访谈者和访谈对象们时时会流露出一些有关那个时代的浪漫情怀,但很快又被清醒的反思和批判所替代。

  在那段没有手机、网络、KTV,更没有住房贷款的岁月里,陈丹青与阿城,用廉价信笺进行跨国通信,交流彼此的感受;阿城有时候干脆就将小说写在练习本的破纸上,直接寄给陈丹青。而建筑工人北岛则和造纸厂工人芒克,以及工宣科勤杂人员黄锐,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创办了地下文学刊物《今天》。这些后来成了诗人的年轻人,当时的发行方式是骑着单车到各个高校去张贴。而北京交响乐团的小号手崔健,则和自己的朋友组建了一个乐队,听着由老外带进来的各种乐队的磁带,尝试着自己的音乐创作,直到1986年的某个夜晚,他们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亲历中国摇滚诞生。现在算起来,这些都已经是20年前的事情了。

  那时候除了信念,真的是“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如今都已经是这个时代的中坚,大多数过着如意的日子。但很难说,80年代的人和事,真正淡出了他们的生活。正如查建英每每在饭局时所遇到的景况一样,满座皆是80年代之人,而席间谈论的事情,也大多与80年代有关。

  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80年代和它那个时代的烙印,已经如影随形。白日里或许并未显露,但到了晚间,灯光一开即纤毫毕现。

  查建英: 现在回忆80年代最合适

  为什么过了这么多年,没有一个对那个时代郑重、坦率的回顾?

  ★ 本刊记者/孙展

  “这是一种情结。” 查建英说。在一个离那个时代并不近,也并不远的时间里,同样成长在那个年代的查建英想知道,这些同样经历了火红青春的人现在到底在想什么,对共同经历的时代又是如何看待?

  于是有了这本《80年代访谈录》,和查本人对那个年代的回忆和思考。

  “这个回忆超越了简单的怀旧”

  中国新闻周刊:做这样的访谈是一种怀旧还是纪念?

  查建英:都有,但又不仅仅是怀旧或者纪念,而是希望借一个机会对那个年代有一个比较系统的清理。经过十几年的变化,再加上从东方到西方,不同的视角的转换,回过头去看这个年代,会有很多收获。实际上,访谈的过程既是聆听、学习的过程,也是自我清理的过程。

  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要去回忆80年代?尽管你提到是有一个采访任务触动了你,但又把它写成了一本书,说明你还有更深层次的情绪。

  查建英:我给《乐》杂志做过各种各样的人物访谈,但遇到80年代人物访谈时,突然被触动了,下意识里,自己还是有一个80年代的情结。80年代那批人的经历与过去早已不同,有些人已经有了海外生活的背景,视野、信息量也都增加了很多。

  为什么过了这么多年,没有一个对那个时代郑重、坦率的回顾?

  实际上,这些人现在已经比较成熟,对青年时期做过的事情,都有了自己的反思和看法,对现在都有独特清醒的判断。而80年代是他们思想的形成期,或是最初的表现期,对于这批人有独特的意义。这时候去访谈,记录下他们的认识,是最合适的时间。

  中国新闻周刊:这个工作为什么没有在90年代做,那时候离得更近,记忆也会更清晰?

  查建英:阿城曾经说起过,中国人自古讲究“安身立命”。当时80年代,很多人安身的问题都没有解决,但切入(关注)点却是文化,是属于“立命”范畴的事情。那时候的很多人是抱着疯狂的态度在谈哲学、文学、艺术,这是长期的精神生活贫乏,文化断裂,信息封闭之后的爆发式的汲取。那时候,经济的压力和诱惑没有现在这么大,大家的热情都投入到“立命”的问题中。

  到了90年代,有了非常戏剧化的转折,很多80年代谈论的问题在90年代被悬置了,创作虽然还在继续,但是已经没有80年代那种生气勃勃、全民关注的氛围。大家做的事情都是为“安身”在努力,

  而现在,当年的那批人都成了社会中坚,事业有成,“安身”的问题基本都已经解决,“立命”的问题又开始凸现出来,在这种状态下做这样的回忆可能更客观,看得更清晰一些。

  中国新闻周刊:年轻人是不愿回忆过去,或者没有回忆的资本,现在做80年代这批人的回忆,是不是意味着他们已经开始老去?

  查建英:当年有一首歌,《光荣属于80年代的新一辈》,现在则变成了“80年代的老一辈”。我的访谈对象中,年龄最小的崔健也四十多岁了,而李陀已经六十多岁。从年龄上讲,老去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些人的回忆当中,肯定也有怀旧的成分,现在提供这么长的篇幅来让他们讲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群事业有成的人在回忆当年的辉煌。好在这里同时有大量的反省、批判以及反思,他们的回忆还是超越了简单的怀旧。

  一个私人追忆

  中国新闻周刊:访谈对象中很多是你的朋友,而且大多是文学艺术圈子中人,这样的访谈会不会成为一个圈子记忆,一群精英的追忆与普通大众80年代记忆不同?

  查建英:我对这个问题一直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我知道自己的局限,因为自己一直从事和文化有关的事情,写的东西也大多与中国文化转型有关,因此,选定80年代“文化热”作为访谈主题是我熟悉的领域,话题可以比较深入。

  但80年代显然要比这些丰富的多,比如经济改革、政治改革,还有很多没有涉及,这些记忆还可以由更多的人去做。

  其实圈子文化在80年代是很自然的事情。那时对大集体生活有一种反叛,但有趣的是,反叛的结果是结成一个个小集体——就是圈子,每个圈子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圈子化的访谈,也是80年代一种形式的复制和延续。

  中国新闻周刊:经过访谈,你对80年代的印象是更清晰还是更模糊了?

  查建英:略微清晰了一些。至少知道了一些过去不知道的事情,比如甘阳运作《中国与世界》书系的一些细节。应该说,所有的访谈都是一家之言,是对历史细节的一些补充,毕竟,我们的历史记忆流失太多了。但它更多的意义在于是以谈话形式进行的私人回忆,并不是对80年代盖棺论定,后人会对这些回忆有自己的判断和补充。

  中国新闻周刊:在你眼中,80年代的地位在回忆里是被高估还是被低估了?

  查建英:80年代的地位非常独特,它的独特性是相对于它的参照系而言的。在经历了非常糟糕,非常畸形的文革时段后,80年代的地位显现出来。

  文革中,反智主义达到了极端,没有任何的独立思维。从那个时代走出来,在文化上,旧的没有,新的也没有,中国传统的东西没有,西方文化的东西也没有,一切都要从零点,甚至负起点开始,因此,80年就容易显得高大辉煌。但这绝对不是有些人观念当中的“文艺复兴”,说“文艺复苏”还有点沾边。在沉睡了那么多年,冻结了那么多年后,中国文化开始重建,再出发。

  80年代并非“黄金时代”

  中国新闻周刊:你认为80年代气质的核心是什么?

  查建英:很难用几句话来总结这个问题,我的书后列了一些那个时代常用的词汇,但远远不够,这只是文化热的一方面。但如果仅仅将“文化热”理解为80年代的特质就偏题了,第一批万元户的出现,对现在社会的意义甚至更扎实。

  中国新闻周刊:80年代的文化气质如今传承下来了吗?

  查建英:从书中选取的访谈对象来看,他们尽管经过了长时间的调整、反省,大多数还在坚持当年的一些选择。比如田壮壮还在拍电影,陈丹青还在画画,同时也从事一些文化批判方面的工作。他们坚持的一些东西也和80年代有某种延续性。

  但是从更广的层面看,80年代那批人分化很严重,能够真正坚持到现在的人并不多。同时,时代的重心不同,人们关注的中心也不同了。和80年代相比,现在明显进入了一个消费时代。物质的味道弥漫在所有的空间里,包括私人聚会的饭桌上。我不想说这是某种精神的缺失,但这的确和80年代的氛围有了很大的不同。

  进行这个80年代的访谈,也是想说过去有一批人曾经是用那样的方式生活过,它和现在的确有些不同。

  中国新闻周刊:就你个人而言,更喜欢80年代,还是现在?

  查建英:80年代于我来说,从时间上讲更远,从感情上讲更近。但综合来说,现在这个时代更丰富,也更有趣,是一个值得用心观察、吸收、参与的时代,可做的事情和选择更多了。安身的问题不是很严重,就可以有一种从容的心态,自由地看各种生态。



共找到 个相关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 精华区 辩论区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图片新闻】
手机竟收到色情图片
情侣河边偷情被电视直播

手机竟收到色情图片

性文化扑克牌亮相
少女半裸尸首惨不忍睹

性文化扑克牌亮相

【热门新闻推荐】
相关链接





搜狐短信 小灵通 性感丽人 言语传情
三星图铃专区
[周杰伦] 千里之外
[誓 言] 求佛
[王力宏] 大城小爱
[王心凌] 花的嫁纱
精品专题推荐
短信企业通秀百变功能
浪漫情怀一起漫步音乐
同城约会今夜告别寂寞
敢来挑战你的球技吗?
 精彩生活 

星座运势 每日财运
花边新闻 魔鬼辞典
情感测试 生活笑话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月亮之上
秋天不回来
求佛
千里之外
香水有毒
吉祥三宝
天竺少女

点击今日

佛山一家六口惨遭杀害

·佛山一家六口惨遭杀害
·乌兰察布居民区连发爆炸
·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
·杜世成助推青岛房价?
·平安夜女子遭遇飞车党


频道精彩推荐

·陈水扁深陷家庭弊案
·印尼地震 东帝汶骚乱
·社会主义荣辱观
·2006世界杯 姚明 王治郅
·2008奥运会 NBA 科比 F1
·三菱蓝瑟 陆风风尚
·马自达6轿跑车 一汽奔腾
·我的女孩 王子变青蛙
·清华紫光 瑞星 S.H.E
·新农村建设 加息 油价
·蔡依林身着CPU芯片衣





一个人哭
退后
断了的弦
还是朋友
水晶蜻蜓
唱给你的歌
迷糊娃娃可爱粉红卡通
四季美眉给你最想要的

搜狐分类 ·搜狐商机

百姓论坛

·泰国情侣流行拍的全裸照
·21岁大学MM网络征友(图)
·日本超女选秀必须亮内裤
·台湾辣妹的激情艳舞表演
·女星沙滩竟当众吻胸激情
·曹颖印小天酒店激情曝光
·MM浴室自拍完美浑圆身体
·实拍泰国真正色情红灯区
·裸拼AV女优翁红日本脱光
·女孩旅店偷情被暗拍全程

·半裸女高空玩跳伞乳横飞
·用胸推拿的异性泰式按摩
·李倩蓉放荡全裸照性感照
·游戏MM选拔现场随便碰臀
·女星拍戏时胸部惨遭蹂躏
·老板电脑里和二奶开房照
·视频女屋内裸身挑逗一幕
·无耻病人手机拍护士裙底
·美女明星透视装近乎全裸
·惊!世界各地的怪物(图)
芙蓉姐姐性感极限火辣比基尼登场
娱乐基地

大胆的美丽女孩

·AV女优圣诞装自拍写真
·国外球迷怎么恶搞火箭队
·震撼人心的人体干尸[图]
·女人内裤的奇特广告创意
·明星最近流行黄金甲造型
·美人鱼彩绘 朝比奈真人秀
·宠物连连看 合金弹头游戏

热点专题
·2009年全国两会
·2009全国两会
·关注2009年春运
·"团团圆圆"赴台
·燃油税改革
·纪念改革开放30年
·2008美国大选
·2008珠海航展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
·神七飞船涂鸦
·神七宇航员如何太空行走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
·西班牙客机燃烧失事
·神舟七号择日发射
·蒙古首都骚乱 政府镇压

news-seo 网友意见箱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