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昨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日前正式公布,我省共有40处文物保护单位入选。至此,我省已有8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我省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40个项目中,古遗址4处、古墓葬2处、古建筑23处、石窟寺及石刻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8处,另外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有4处。
据悉,福州的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明至民国)、福州文庙以及厦门鼓浪屿近代建筑群名列其中。
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项目是:
古遗址4处:北苑御焙遗址(建瓯市)、磁灶窑址(晋江市)、德济门遗址(泉州市)、南胜窑址(平和县);
古墓葬2处:武夷山崖墓群(武夷山市)、朱熹墓(建阳市);
古建筑23处:镇海堤(莆田市)、名山室(永泰县)、泉州港古建筑(泉州市、石狮市)、圣寿宝塔(长乐市)、无尘塔(仙游县)、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福州市)、培田村古建筑群(连城县)、南山宫(华安县)、西陂天后宫(永定县)、狮峰寺(福安市)、漳州林氏宗祠(漳州市)、漳浦文庙大成殿(漳浦县)、宝严寺大殿(邵武市)、陈埭丁氏宗祠(晋江市)、正顺庙(三明市)、闽东北廊桥(屏南县、寿宁县、柘荣县、古田县、武夷山市)、安溪文庙(安溪县)、德远堂(南靖县)、施琅宅、祠和墓(晋江市、惠安县)、妈祖庙(莆田市)、林氏义庄(龙海市)、福州文庙(福州市)、建瓯东岳庙(建瓯市);
石窟寺及石刻3处:栖云洞造像(罗源县)、显应宫泥塑(长乐市)、灵济宫碑(闽侯县);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8处:陈化成墓(厦门市)、鼓浪屿近代建筑群(厦门市)、严复故居和墓(福州市)、天一总局旧址(龙海市)、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早期建筑(厦门市)、厦门破狱斗争旧址(厦门市)、建宁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建宁县)、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领导机关旧址(漳州市);
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4处:遇林亭窑址(武夷山市)、南坑窑址(南安市)、福建土楼(南靖县、华安县、平和县、漳浦县、龙岩市、永定县)、古田会议旧址群(上杭县、连城县)。福州六“绝”进“非物”遗产
本报讯(见习记者许然)闽剧、评话、尺唱、十番音乐、脱胎漆器、寿山石雕等6大福州市民再熟悉不过的传统文化,目前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意味着,它们将改变“自生自灭”的状态,而享受“国保”待遇。昨日,记者从福州市文化局获得以上消息。
据了解,全国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518个项目,它们是从各地推荐申报的千余个项目中筛选出来的。其中,福州市的入选项目最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