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绍立(左二)和志愿者们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全安广场附近一间租来的民房里,珍藏着一本珍贵的雷锋日记。
这是一本红色袖珍小册子。翻开1958年6月7日那一页,上面这样写着:“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这是雷锋生前亲笔写下的一段话。
创办“回报雷锋工作室”
拥有这本日记的,是一位年届五十的中年男子他叫吴绍立,吉林省长春市人。今年3月,他拿出5万元积蓄作为启动资金,租了一间90平方米的民房,创办了“回报雷锋工作室”。
“我们要帮助‘学雷锋’的人。”吴绍立和几个志愿者,开始了他们的事业。
住在亚泰大街育工路的杨庆恒已年过6旬,是长春市49中学的退休教师。他退休至今,十年如一日坚持无偿为社区居民服务:一年四季清扫楼道,严冬时为楼门上棉门帘,清晨第一个起床为居民扫雪……
“前些日子,突然来了几个胸前戴着红牌牌的人,牌子上标有‘回报雷锋志愿者’的字样。他们送来300元钱,还送了好些营养品。”杨庆恒说:“他们说来自‘回报雷锋工作室’,他们是想通过帮助学习雷锋的人,来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
吴绍立说:“在当今社会,活跃着很多像杨老这样的‘活雷锋’。他们不图什么回报,默默地为社会作着奉献。其实,他们自己也面临着各种困难。应该有一些人组织起来,给这些平凡的‘活雷锋’以关爱和帮助,既包括精神上的,也包括物质上的。”
“我就想通过‘回报雷锋’这个活动,让社会上的‘活雷锋’感受到温暖。同时也通过工作室,为他们搭建一个温暖的家。”吴绍立说。
将“学习雷锋”坚持到底
“将学习雷锋坚持到底”,是“回报雷锋工作室”的口号。吴绍立和他的志愿者就这样不同寻常地工作着。
吴绍立当过兵、扛过枪。开出租车时,曾抢救过生命垂危的病人。他亲身感受过为人民服务的荣耀,他也深知学雷锋做好事不难,难在是否能够将雷锋精神世代发扬下去。
吉林省九台市卡伦镇有一个参加过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的朝鲜族老英雄金登一,今年84岁的他尽管浑身枪伤无数,身体状况也一直不好,但金老仍然坚持给村里的孩子们补习功课。“回报雷锋工作室”得知此事后,带着慰问金看望了金老,让金老感动得热泪盈眶。
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徐丽华女士也是志愿者中的一员,她说:“雷锋精神就是不求回报,而我们偏偏要回报‘活雷锋’。其实,我们的做法只能说是雪中送炭,它表达了人民对‘活雷锋’的感激之情。”徐丽华说:“起初,有一些‘活雷锋’并不愿意接受我们的帮助。但经过我们的解释之后,他们也同意了。”
“希望以此感染社会”
吴绍立创办的“回报雷锋工作室”名气越来越大,于是有人问吴绍立:你创办“回报雷锋工作室”时,有没有想到过回报?吴绍立咧嘴笑了:“这是我的一个心愿。我哥哥很支持我,他也是我们的一个志愿者。我老伴一开始不太支持,但现在不再反对了。我的孩子打电话说,我做了一件有益于全社会的事情。”
“有首歌唱得不是很好吗?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吴绍立说:“俺们不需要啥回报,但希望能感染社会。”
曾参加过第八次全国学习雷锋代表大会的彭树田,如今也成了“回报雷锋志愿者”的一员。他本人是学习雷锋的模范,业余收藏了很多雷锋的资料。那本珍贵的雷锋日记,就是他赠送给“回报雷锋工作室”的。
如今,“回报雷锋工作室”的志愿者队伍在不断壮大。不久前,做过两次乳腺癌手术的健美教练小雪(化名)也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她在志愿表上这样写道:雷锋同志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在自己有限的时间内为别人多做点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