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昨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长沙的浏阳花炮和湘绣两项遗产入选该名录。据省文化厅社会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此次公布的遗产名录共518项,较之去年12月31日公示时的501项增加了17项。 我省增加了湘绣、炎帝陵祭典、女书习俗3个项目,这样,加上已经公示的26个项目,湖南共有29项入选。
2005年开始,文化部开展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我省一共对47个项目进行了申报,公示时有26项入围,但湘绣、炎帝陵祭典、女书习俗等几项湖南人寄予厚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落选还是在省内引起了震动。
长沙市政府迅速整理了湘绣申报补充材料,把湘绣申报主体由捞刀河镇政府改为“长沙市人民政府”,同时将项目名称由原来的“长沙(沙坪)湘绣”改为“湘绣”;江永县则把女书由记忆工程改为了“女书习俗”,由一种单一的文字变成了一种宽泛的民俗,更接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炎陵县文化局和管理局也及时补充了炎帝陵祭典仪式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各方的努力有了回报,在新增的17个项目里面,仅湖南就占去了3个。
根据国家有关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分级保护的原则,将建立国家级和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我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计划6月10日由省政府公布,首批市级名录预计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公布。(林俊刘毓)
湖南入围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桑植民歌、靖州苗族歌鼟、澧水船工号子、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摆手舞、湘西苗族鼓舞、):6%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昆曲、辰河高腔(辰溪、泸溪两县)、常德高腔、湘剧、巴陵戏、荆河戏、辰河目连戏、侗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邵阳布袋戏、常德丝弦、滩头木版年画、湘绣、花瑶挑花、宝庆竹刻、土家族织锦技艺、凤凰苗族银饰)qr锻制技艺、浏阳花炮制作技艺、汨罗江畔端午习俗、炎帝陵祭典、江永女书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