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华社牙克石(内蒙古)6月2日电(记者李惠子、柴海亮)眼下,正值森林火灾高发期。面对记者的采访,一位普通林业职工表示:“大兴安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防火、打火是林区人与生俱来的责任。”林区居民生火做饭,要听从升降旗“指挥”
在林区,街角堆积的木头、林中的木刻楞(一种木屋)、林区镇口的松树雕塑以及“林业宾馆”“林业餐厅”“林业中学”等带“林”字的牌子表明,这里一切和林业有关。
在林区,防火、打火是一种生活方式。
记者看到,大兴安岭每一个林业局都在所辖镇最高的山顶上设立瞭望塔,火灾高发期设置24小时值班岗。这里是林区居民关注的焦点,因为在森林火灾高发期,当瞭望塔升起防火警示旗时,任何人不得点火、做饭、取暖,烟囱里飘出的炊烟是违规居民交纳罚款的依据。当红旗降下时,炊烟袅袅升起,忙碌一天的林区居民可以生火煮饭。工作人员依据的是空气干湿条件和风力等天气因素升降旗帜。
记者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采访时了解到,由于鄂温克族猎民习惯山上的打猎生活,如今禁猎后仍在山上饲养驯鹿,猎民们的防火意识很强。53岁的鄂温克猎民阿荣布以前靠打猎为生,他说,在山上想抽烟时,就将一种“口烟”抹在牙龈上,可以解一时之瘾,但绝不能在山上吸烟,以防火灾隐患。
北部原始林区管理局干部王建国说,林区居民的防火素质高,防火公约家家有,在每年防火期,如果有人在林区的街上吸烟,就会被认为是低素质的人,倒是部分外来人员不了解防火规定,常常乱扔烟头。
汽车行驶在大兴安岭,常常遇到林业局设立的防火检查站。记者的采访车停靠在检查站旁,工作人员首先检查汽车尾气管是否配有防火帽──防止火星溅落在路旁的干草中起火的装置,然后,检查车上是否有打火机、火柴等点火工具。其实,当地向导在上车前,就提醒记者这些“外来人员”,不要带打火机。
夫妻在火场上碰到,只能默默地互相望上一眼,便各自奔赴“战场”
林区人口分林业职工和林业家属,而这一区分因每年大兴安岭司空见惯的森林火灾而变得愈加模糊。
5月21日以来,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因气候异常,风大物燥,相继发生13起森林火灾。
记者发稿时,由2600多名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林业职工组成的扑火队伍,正与1500多名武警森林部队官兵一起,在乌尔旗汉森工公司西日特其林场森林火区并肩作战,全力扑火。女职工和职工家属则在后方食堂蒸馒头,提供给养,人力不足时,她们还要上山送给养。有媒体曾称她们是火场上的“铿锵玫瑰”。
林区打火的“三梯队”中,“第一梯队”指森警部队,“第二梯队”指经过训练的专业扑火队,“第三梯队”则指由林业职工组成的非专业扑火队。第三梯队的扑火、后勤设备远远不及一、二梯队。比如森警使用飞机运送给养,而林业职工则是靠汽车运送加人力上山跋涉运送。
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满归林业局干部呼木吉乐介绍,在岗的所有林业男职工和领导干部均按“连、排、班”编入“第三梯队”,在每年春秋季的火灾高发期,随时待命,奔赴前方运送给养、清理火场或直接参与扑火,各林业局之间随时调配、增援,他们的扑火行囊、上山用品等均放在各林业局统一保管,以便在紧急时刻能以最快的速度出发。
“林业职工中还有不少感人的故事呢!比如,夫妻分属不同的给养运送队伍,在火场上碰到,只能默默地互相望上一眼,便各自奔赴‘战场’,孩子在山下由老人代管,父子同在林业部门工作的,常常是共赴火场。”呼木吉乐说,眼下,他正穿着一身扑火“绿装”,在“第三梯队”任排长。
“正在待命呢……”他说。
在记者离开满归镇的第二天,满归林业局河西林场发现火情,呼木吉乐等2060名林业职工扑火队员奔赴火场,5月30日满归大火已得到全面控制。
逼近家园的森林之火
正值森林火灾高发期,林区的饭桌上,大家的谈资都是防火、打火。在大兴安岭林管局总部所在地“林城”──内蒙古牙克石市,人们的话题离不开一个“火”字。
牙克石市区金麦穗蛋糕世界的老板律明,十分担心火势会烧到附近的原始森林,因为他从5月30日的电视新闻上看到,最近火点距乌尔旗汉森工公司唯一的一片380公顷的原始林区只有10公里……
律明曾于上世纪80年代在内蒙古根河市当过森林警察,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1987年大兴安岭的那场森林大火,作为森林警察中的一员,他参与了艰苦的扑救工作。
出租车司机徐小海曾在牙克石市的地方林场工作,他说:“当过林场职工的人对森林会有很深的感情,近期大兴安岭发生多处大火,森林资源损失不小,牙克石市区的空气质量也变差了……”
在凝翠旅店担任领班的宋晓燕说:“听到森林起火的消息,我挺害怕的,虽然也知道,这场森林之火并不会烧到市区来……”
距离大兴安岭林管局总部不远处,有一家韩国烧烤店,这家店的老板朴松根说:“森林起火,许多林业职工去前线指挥部参与灭火了,因此,我的生意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新华社专稿)
细节
25名军校考生撤出火场上考场
正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砍都河火场灭火作战的武警内蒙古森林总队25名军校考生,接到命令后于1日撤出火场一线返回部队参加军校招生考试。
5月25日,武警内蒙古森林总队赤峰市支队和通辽市支队的500多名官兵赴黑龙江省松岭火场西线参加灭火战斗。他们连续奋战,成功扑灭了多个火点。
军校招生考试6月7日就要开始,可仍有25名考生战斗在灭火一线。在扑火一线指挥作战的武警内蒙古森林总队前线指挥部和政治部领导作出决定,立即派出专车送考生下山,确保他们能顺利参加军校招生考试。
记者1日下午在火场采访时得知,25名考生接到通知后不愿意撤下火线,纷纷写下决心书要求与火魔战斗到底,最终还是由带队干部强行将他们撤下火场。记者2日电话采访了正在火车上的考生李伟,他说,参加完考试后,如果大火尚未扑灭,他将和战友们迅速返回扑火一线,用实际行动交出自己的另一份答卷。
(记者吴杰、李宣良)新华社加格达奇6月2日电
特写
巡航嘎拉山火场
嘎拉山火场是黑河、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中最大的一个火场。
6月2日上午,记者搭乘直升机对嘎拉山火场进行了空中巡查。
10时30分,直升机从位于新生鄂伦春民族乡的武警森林前线指挥部起飞,西北向飞行5分钟后飞临桦皮窑扑火点。这里是嘎拉山火场的东南端,4天前数百武警官兵死死守卫,终于把肆虐了近一周的火头牢牢控制住。
10时55分,直升机降落在火场北端的一片草甸,坚守在这里两天两夜的12名队员搭乘飞机撤返。
11时03分,直升机起飞,沿着嘎拉山火场火线飞行。
这一带火线大致处于一条乡村公路的西侧。一条窄窄的土黄线把原始森林分割开来:一边是绿油油的树林,一边是发黄、发黑的火场区。
黑花山火点,是5月31日那天扑火官兵最后奋战的地方。记者看到,在山下的一方宿营点,消防车整齐排列,从空中能隐约看到草地上扑火官兵正在吃饭。
11时35分,巡航结束,没有发现起火点、烟点。记者发稿时,一场盼望已久的阵雨降落在火场。
(樊永强、李刚)新华社黑河6月2日电撤离
6月2日,已坚守嘎拉山火场11昼夜的武警官兵徒步撤离。嘎拉山火场是黑河、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中最大的一个火场,也是最先扑灭明火的火场。在5月31日大火被扑灭后,守卫火线的扑火官兵还需要至少看护72小时才能撤离。由于嘎拉山地区当日普降阵雨,扑火官兵开始从一线有秩序撤。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围歼
6月1日晚,参加扑火作战的武警内蒙古森林部队官兵对辖区残余火头实施合围。6月2日,国务院扑火前线总指挥部宣布,黑龙江嘎拉山、砍都河和内蒙古免渡河3起特大雷击森林火灾已全部扑灭。
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