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由市文物局组织的北京段长城全线实地测绘工作,昨天推进到延庆段四海镇九眼楼一带。记者首次跟随考察队员登上这段人迹罕至的明长城遗址,考察过程及考古发现首次向公众公布。这就是长城上发现的明代兵营营门。信报记者 张越/摄
现状——测绘推进到九眼楼段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长城长约629公里,保存较好和存有遗迹的约537公里。记者了解到,尽管每年投入抢险加固保护长城经费超过1000万元,但仍然面临着家底不清、保存状况不明以及城墙年久失修等诸多问题。昨天,工作人员将测绘推进到距延庆县城89公里处的四海镇九眼楼段长城。九眼楼长城的敌楼雄踞火焰山峰巅,为双层方形,建于1543年,每侧都有九眼瞭望孔,是万里长城中仅有的一处。上午11时许,工作人员沿着敌楼东南方向缓缓推进,用手中的相机、卷尺、GPS卫星定位系统等仪器,测绘了经纬、海拔并绘制剖面图。统计——近七成长城首次测绘“经过近10天的实地测绘,我们已经对延庆县长约20公里的长城‘了如指掌’。”延庆县文委副主任赵万里告诉记者,延庆县是拥有北京段长城第二长的区县,其中32公里为砖石长城,约100公里为土长城,其余为有石头直接交错修建、之间不采用任何黏合剂的石边长城。因为延庆境内长城多处于地势险峻之处,从未有人到过的长城约占100公里左右,有些地段被植被完全覆盖,走上六七个小时才能到达需要测绘的地段。据初步统计,延庆境内大约有近7成长城是首次进行测绘。根据测绘人员的记录,记者了解到自己所处的敌楼海拔高1184米。意外——长城上发现明代兵营沿着九眼楼西边一段也是碎石垒成的石边长城走上200米,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在一段长城环绕之中,出现一片大约1800平方米的空地,空地上都是围成方方正正的基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处遗址原为一处营盘,这个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兵营,是目前发现的独一无二的建造在长城之上的兵营。延庆县文委副主任赵万里介绍,历朝历代在长城建兵营的很多,但是通常都建在长城内侧,并且下有马道,交通便利。“火焰山营盘遗址却是建在长城之上的,估计建造者当初是考虑到这里海拔高,战略位置比较重要,而且可以作为往来的甬道。”进展——清理完成后回填保护北京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透露,这里一共发现了大约500件文物,房屋12间,目前正对清理出的营盘北部建筑区、城门、北城墙外1处敌楼、西城墙外1处庙台进行测绘,对营盘遗址出土的古代建筑构件和生活用品、兵器等均进行妥善保护。记者看到,这个明代兵营分为军官休息区、办公区和兵器库。工作人员在那里发现了手雷、炮弹等物件,这些明代炮弹里还有引信,南部的空场和隐约可见的几块砖头说明士兵曾经在这里居住和练习。据悉,工作人员完成这里的清理工作之后将对其回填保护。信报记者张然 信报追访两年时间摸清长城家底据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介绍,本月底将进行长城测绘结果汇总。据悉,此次测绘还将对长城周边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做详尽记录,进一步完善北京段长城记录档案。“我们将用两年的时间摸清长城的‘家底’。”
司马台长城将安避雷针
信报讯(记者张然)经专家论证,坐落于密云县的司马台长城被称为万里长城中最险要的一段,有望成为本市境内首段安装避雷设施的长城。司马台长城高陡、险要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成为雷击高发区。自1998年至今,已经有2位游客因遭遇雷击致死,4人因此受伤。为在保护文物、维护周边环境的同时更好地保证游客安全,市文物局等相关部门决定在这里安装避雷设施。经过论证,专家当即否定了在敌楼旁竖起高约18米的避雷针的做法。“这样会影响到长城的整体风貌。”密云县文委有关负责人打了个比方,安装这么高的避雷针,游客在长城脚下看到的敌楼就好像长了“犄角”。为此,专家最终决定采取给敌楼戴上“紧箍咒”,然后再在箍上安装高约1米的避雷针。这样可以保证不在长城墙体上打钉凿洞,另外刷上墙体的颜色,不仔细看根本难辨箍与墙体的界限。与普通的避雷针不同,此次安装的避雷针暗藏玄机。在雷雨到来之前,避雷针内部可以产生一种脉冲,将雷提前吸引过来。就好像是吸铁石,可以把周边的磁铁统统吸引过来一样。工程有关负责人介绍:“保证防患于未然,为了游客安全上了双保险。”据介绍,安装避雷针的工程将持续两个月。另外,司马台长城管理会还考虑安装可以探测附近云层中雷电量的“探头”,及时向游客发出预警信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