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内糖价一路持续走高。白砂糖每吨批发价从2005年1月的2500元,到今年3月一度冲高到每吨6000元。而用来平抑糖价的国储糖拍卖,也在5月份最后一次的拍卖中再创价格新高,最高成交价格达5000元/吨。 目前,国内白糖消费旺季已经来临,涉糖企业正在集体遭遇一场十年难遇的“高糖价危机”。
本报记者 钟建伟
“珍珠奶茶”都涨价
“原料糖涨疯了,一周一个价,一年翻了一个筋斗。”上海某食品加工企业负责人面对节节攀高的糖价感到非常困惑。糖涨价后,骨牌效应初步显现,“糖链”上的各种糖制品的价格都一路上扬。
记者在乐购超市看到,各种白砂糖价格都较原先有不同幅度上涨。正在乐购超市选购白砂糖的一位顾客告诉记者:“现在连我家附近的‘珍珠奶茶’每杯都涨了5毛钱。虽然涨价了,白砂糖这些商品,家里用得不多,所以也看不出来,而且也能承受。”
在联华超市,以市场主流品种454克包装“汇强”牌白砂糖为例,去年促销时只要1.98元,到去年底涨到3元,如今已经攀升至3.5元。另外,方糖、赤砂糖、晶冰糖、绵白糖等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涨。
受白糖涨价影响,饮料企业的成本也在不断上涨,洋品牌最先坐不住:两大国际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此前同时涨价。记者从可口可乐公司获悉,可口可乐此次价格上调是全国范围的,产品涉及可口可乐、雪碧和芬达,涨价幅度平均为8%。
减少重量变相提价
“糖价上涨至少给我们增加了20%的成本。”上海某糖果生产厂李经理也称自己的压力很大,“如果再过两个月糖价还降不下来,我们也得考虑涨价了。”李经理告诉记者,糖价上涨至少已经给企业增加了20%的成本,加上糖果的利润薄,200元左右一箱的货品,经销商只能赚到四五元;再加上产品同质化严重,激烈的行业竞争还经常以打价格战为主,因此生产商一般不敢轻易提价。
“但是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我们也只好使出浑身解数,想其他办法。”李经理向记者透露,所谓其他办法,就是变相涨价,即并非直接体现在产品价格上,而是采用改变包装重量等隐性手段,用比较委婉的方法来涨价,让经销商能够接受,同时让消费者不会立刻察觉出来。
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但是,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提价的能力,一些企业就因为面临糖价上涨而又无力提价,无奈只得停产观望。
据了解,中国饼干市场成分复杂,散装饼干由于定位于低端,主要走流通市场,所以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但是,此次糖价上涨到十年来的最高点后,对生产散装饼干的小企业冲击非常大。
浙江玉康营养食品有限公司营销总监田金达向记者表示,公司平时主要进行一些散装饼干的生产。由于这些散装饼干没有品牌,所以产品并没有附加值。自从去年年底原料上涨以后,这些散装饼干的成本涨了很多;但是又不敢提价,因为以低价求生存的产品一旦涨价,经销商和消费者根本不买单,所以目前只有停产观望。
“与其亏本卖,不如不卖。”上海某已停产的糖果厂负责人告诉记者,“像我们这样的小型企业只有索性停产,等到糖价回落后再恢复生产。”因为在成本上涨后,生产得越多、赔得越多,还不如就直接停产看看情况怎么发展再说。该负责人表示,目前的糖价给糖果厂家的生产带来的影响非常大,许多厂家不得不压缩60%至70%的产量。
此外,由于经销商并不考虑厂家成本上涨的压力而随之调价,所以许多糖果厂家在亏本卖产品。但是,目前能够暂时停产、等待糖价回落以后再恢复生产的企业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部分企业则直接就走上倒闭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