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运河沿线城市官员汇聚杭州,讨论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申报世界遗产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上,58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份启动京杭大运河申遗工作的提案。之前,3位文物古建筑、城市规划及雕塑专家向运河沿岸18个城市的市长发出了一封运河申遗呼吁信,并得到沿线城市的积极响应。 从江苏省传出消息,江苏境内的运河沿岸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已经展开。
最近,长三角地区令人激动的文化新闻还不止运河申遗。
6月2日,由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参加的“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绍兴闭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中心的专家、世界银行官员与各国学者和官员一起,共同探讨文化遗产保护、合理旅游开发、遗产融资等问题。会议还发布指引城市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完美结合的《绍兴宣言》。
日前,江苏省已确定六处古文化遗存作为江苏“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项目上报国家文物局。这六处古文化遗存分别是:苏州江南水乡古镇、常州春秋淹城遗址、南京城墙、镇江三山风景名胜区、无锡惠山古镇祠堂建筑群和淮安洪泽湖大堤。
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5月31日在杭州透露,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省级财政从2002年起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用于民族民间的艺术抢救和保护。这个数字,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第一位。
文化建设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基础和重要内容。长三角16城市之所以能组合成一个实力强大的城市群,不仅在于16个城市地缘相近,经济融合越来越频繁和密切,更为重要的一点就在于16个城市有着相近的坚实文化基础。
从六朝前的吴越文化到六朝后的江南文化再到上海开埠后的上海文化,灵活、纤巧、文雅、开放、刚柔相济,成为长三角16个城市的文化交集。这种文化交集也成为长三角推进一体化进程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
近几年长三角区域经济融合的不断深入,一体化进程不断提速,已然成为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主要力量。然而,在重视经济融合的进程中,我们似乎忽略了文化一体化的建设。
而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长三角16城市的管理者开始重视并切实推进文化现代化建设,运河沿线城市联合申遗,就是一个明证。
京杭运河对于长三角16城市意义重大,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其长度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公里,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公里,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悠悠运河从隋朝流到现在,有专家说,运河的伟大不亚于长城,因为它融合了一个国家。
其实,何止运河,几千年江南文化留给我们的共同文化遗产数不胜数,在文化建设进程中,长三角可以开展的合作也是无穷无尽。联合运河申遗,只是一个开始,在古镇、古城墙、民族民间工艺等领域,长三角16城市都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建设。
目前,长三角各城市的文化建设丰富多彩,但是,城市之间在文化领域合作少之又少。长三角交通一体化战略的成功实施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区域合作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同样可以用于文化一体化建设。
文化是城市之魂,也应是长三角之魂。也许只有建设名副其实的文化长三角,长三角16城市经济一体化才能迎刃而解,水到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