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地处陕西关中盆地西部的宝鸡一带,被世人誉为“青铜器之乡”。周原博物馆原馆长罗西章就出生在周原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他凭借自己半个世纪以来独特的人生经历和长期护宝、寻宝的实践体验,对周原的山山水水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这片神奇的故土。
刨根问底“追”文物
扶风县任家村地处古周原的中心地区,地上地下文物遗存特别丰富。千百年来,村民们在生产劳动中常常会挖出宝物来,于是在这一带广为流传着许多挖宝、藏宝的事故。据有关人士介绍,1940年任家村一次挖出各类宝物多达170多件。由于文物商贩、土匪多次来村侵扰,村民将宝物东埋西藏,致使宝物下落不明。不知流传的这些故事是真是假,这些宝物至今藏于何处,罗西章想弄个究竟。
这年冬天,罗西章开始在任家村一带调查这批文物的去处。他与村里仍健在的当事人交朋友、拉家常,宣传文物政策法规。在谈到宝物的相关故事时村民们滔滔不绝,但一提到藏宝及下落时,村民们便回避或不清楚了。罗西章又向当年的几位古董商了解这批宝物的去向,古董商掌握一些当年宝物发现后被埋藏、送人、卖掉等情况。罗西章对这批宝物的下落进行逐一查证,终于弄清了这些宝物分别被北京故宫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及周原、扶风县等博物馆收藏的情况。
有一次,罗西章在街上偶然碰到自己的一个学生。闲谈中学生提到几年前他在一家工厂基建时发现一批“金佛爷”,还有瓷罐、瓷碗、瓷香炉、“铁匣子”等近百件宝物。罗西章当即决定随学生前往当时的知情人处了解个究竟。巧是的,当时工地上的见证人大多是罗西章过去的学生,他召集这些人开了个小型座谈会,主要是回忆当年发现“金佛爷”的过程和细节。据学生们说,当地基挖到两米多深时,发现一个用条砖砌筑的方形砖龛,龛内地面铺砖,中间放着一个大瓷罐,罐的四周放有香炉、碗、盏之类的瓷器。“金佛爷”就顺龛壁根部有规律地整齐放置,各类器物和金佛多达百余件。宝物一现世,就被民工们抢的抢、砸的砸、踩的踩,基本上被破坏或流失。罗西章在座谈会上通过宣传政策、讲清情理,动员大家把这些宝物献给了国家。
13年间“淘宝”600多件
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文物作为“四旧”是不能登堂入室的,大多数金属、纸质类文物经常被卖到了废品收购站。罗西章想到这个道道后,废品收购站便成为他常去光顾的地方。
罗西章在县文化馆任文物专干期间的十二三年间,他每次下乡都要在自行车后边带个竹筐,回馆时筐内总是满满地装着征集或拣选的各类文物。据不完全统计,从1969年至1982年,他从废品收购站拣选回来的周原珍宝仅列入《扶风县文物志》的就多达600多件(铜钱除外)。这600多件文物就时代和种类而言,商周青铜器中礼器有鼎、簋、瑚、觚、爵、觯、盘等;兵器中有戈、矛、戟、戚、殳等;车马器有銮铃、衔、橛、镝、当卢、节约;生产工具有锛、斧、凿、削、刀、钻等。秦汉铜器有鍪、釜、甑、盆、盘、勺、耳杯、魁、钫、壶等;乐器有铃、钹、铙等。还有周到明清各时期的铜镜300多面和印章、造像若干等;量(衡)器有汉权、圭、撮等;铁器有汉代齿轮、鼎、炉、刀、铲、镢、瓮、镬等。
40年寻宝周原大地
罗西章在扶风县文化馆、周原博物馆工作期间,为国家抢救、征集、拣选各类珍贵文物万余件,亲自修复各类文物千余件,其中有不少为国家级珍贵文物。
罗西章在文物战线上一干就是40个年头,从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陕西,说到周原就必定要提到罗西章,因为他见证了整个周原文物从无到有,从星星点点的文物征集、挑选到多次参与重大考古发现,直到“青铜器之乡”的美名四海传扬。罗西章作为周原文物工作的第一代耕耘者,被人们赞誉为“周原大地的寻宝人”。
庞博 本报记者 赵争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