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6月5日讯《烟台大樱桃紧急“突围”》2日在本报发表后,烟台大樱桃的前途与命运引起了广大读者、特别是果业界的广泛关注。烟台果树研究所原所长、高级农艺师刘志坚当天电话约见记者,表达了一位老果树专家对烟台大樱桃发展深深的关切。 刘志坚呼吁,随着全国樱桃适栽区大樱桃发展热潮的兴起,烟台大樱桃正在逐渐丧失传统的优势,如何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据刘志坚介绍,19世纪70年代,大樱桃与西洋苹果同时引入烟台。目前,我市大樱桃种植面积约20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70%以上,其中结果园约9.6万亩,总产量约5.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0%。由于大樱桃引入烟台最早、品种众多、栽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烟台大樱桃”一直是享誉海内外的知名果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历史名产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产出效率不高、出口品种稀少、基地优势不突出……烟台大樱桃独有的传统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在新兴的大樱桃产区临朐,亩产3000公斤的大樱桃高产样板园已经出现,而烟台大樱桃主产区福山,10万亩大樱桃中的结果园平均亩产只有400公斤左右;其中,大紫、那翁等老品种占40%,红灯占35%,拉宾斯、斯坦勒、先锋等名优品种总共只占25%。据统计,我市目前共有大樱桃品种300多个,但个头大、硬肉型、品质优、耐贮运、可出口的品种只占20%左右,而且多数优良品种不成规模。
与此同时,目前我市多数大樱桃老园的树木有根瘤病。刘志坚说,近十几年来,由于大樱桃苗木较缺,易染根瘤病的考特砧、山樱砧等砧木被广泛应用,根瘤病、病毒病、紫纹羽等根病蔓延严重。当前压圃的4000万株苗木,不少是有根病苗木,它们的广泛使用会给今后建园造成灾难性后果。另外,一家一户管理分散、规模效益差、引进新品种零散、树形修剪不规范、整形修剪新技术难以大面积推广、矮化密植等早产丰产高产园很少见等种种问题,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加上霜、雪等自然灾害频降,内涝死树不断增多,本来辉煌的大樱桃产业开始陷入效益低下的漩涡。
刘志坚认为,要想振兴烟台大樱桃,必须把建立新的大樱桃基地提上议事日程。国家科委、农业部已经把引进乌克兰大樱桃列入863计划,花巨资引进奇好、早大果、胜利、友谊、宇宙5个专利品种,在全国建30个千亩示范基地。我市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机遇,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积极调整品种布局,改革传统栽培技术,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龙头企业带动、果业协会协调的大樱桃产业化生产体系,从源头上培植烟台大樱桃的新生优势。
当烟台苹果的传统市场频频被外地苹果“攻陷”,130年前与之一道引进烟台的大樱桃何去何从?20万亩烟台大樱桃等待回答。
本报记者 权立通责任编辑:亦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