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常旭/报道 赵禹/摄
本报讯
青龙路改造开始了,随着挖掘的深入和扩大,工人们意外发现了一层人骨残骸,达500多具。这些白骨背后掩藏着什么故事?青龙路周围的人们对此议论纷纷。昨日,记者特别邀请省博物院研究员、教授刘晓晖一同前往,探寻这些人骨的来历。
现场直击
骸骨断层近50米长
昨天记者来到现场时看到,青龙路已经挖了近3米的深沟,下水管道已铺在沟里,在深沟两侧可以看到零星的人骨。 深沟的两壁上,距地表约1.5米的位置,密密的一层人骨残骸暴露出来,有的是头盖骨、有的是耻骨等。虽然已发现3天了,但仍有一些附近居民围观讨论这些骨头的来历,讲着自己从老辈人那里听来的说法。
这些骨头排列整齐,都铺在一个层面上,顺着深沟的方向,可见骸骨的断层近50米长。刘晓晖仔细看过后,分析说:“这些人的耻骨都很长,而且粗壮,可以判断死者是成年人,并且是男子。这些骨头已经酥了,大概掩埋了70年。”工人们将骨头旁边的碎屑撮上来,还能够看出是腐朽的木头。“由于各个尸骨距离很近,排列密集,没有发现棺材,可以判断这些尸骸是被集体掩埋的,至于这些木屑,有可能是将尸体放在木板上扔到坑里埋掉的。”
在已经被挖掘出的尸骨上,没有发现衣服等物品,故刘晓晖分析:“尸体都是裸体被掩埋的。”
猜想排除
“万人坑”说法证据不足
对于这些白骨,人们有各种猜测,有的说这里是“万人坑”、有的认为是民用坟地,还有人猜这里是“乱坟岗”。
多具白骨埋在一起,不禁让人们想起“万人坑”。刘晓晖介绍:“万人坑”通常是日本侵略者残害中国劳工的定义。一般“万人坑”附近肯定有大的工程,比如工程建设或者煤矿、金矿建设等。目前,我省有辽源“万人坑”和白山市的“血泪山”两处被认定为“万人坑”。“这些‘万人坑’的掩埋方式最少是两层尸骨,有的甚至达到5层,尸骨通常呈梯形堆砌,而青龙路发现的尸骨只有一层。此外,目前发现的“万人坑”长度约为1000米,而青龙路的只有约50米。
不是“民间掩埋的”
“以前,没有坟地,不少人家里死了人,都运到这里埋掉,相当于民用坟地。有些不明来历的死人也都在这里掩埋。 ”住在青龙路附近的居民有的这样说。
“从地表分层看,上地表层有1米左右是后来囤积而成的,属于现代地表层。那么,当时掩埋的深度只有约0.5米。”刘晓晖认为,这个区域过去是荒野,可能曾是民间的坟地,或者掩埋过不明身份的人。但最近发现的成片尸骨一定不是民间掩埋的,民间掩埋不可能这样有规则地整齐排列。很明显,这里是有组织地进行了尸体的集体掩埋。
尸骨身份
劳工、士兵、尸骸
接下来,刘晓晖从地表层、地质情况和历史依据,对这些大批量、规则掩埋的尸骨作出分析,其身份具有三种可能性。
身份一:劳工
依 据:日伪时期修机场时的死难劳工
发现大量尸骨的区域在大房身机场以东,距机场很近。由此,刘晓晖分析:“1935年,日本人开始建设大房身机场,当时可能抓来很多中国劳工。由于大房身机场是军用机场,十分保密,这些劳工可能是在建设机场时累死、病死,或者是在机场建设完毕后,为防止泄密而被集体杀掉的。”
身份二:士兵
依 据:围困长春期间在战争中死去的士兵
在解放战争时期,宋美龄曾乘坐飞机抵达大房身机场,慰问驻长春的国民党军队。在1948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第一兵团开始围困长春时,为了掐断国民党的空中通道,我军首先攻占大房身机场,不让国民党军队通过大房身机场向沈阳靠拢。在我军攻下大房身机场后,国民党军队又实行了几次反扑。在双方激烈的战斗中,死了很多人。当时我军在此次战斗中牺牲了8000多名战士,长春市为这些烈士建了一个纪念碑。而国民党驻长部队约有10万人,死伤很多。刘晓晖通过这段历史想说明:“青龙路一带的尸骨,军队掩埋的可能性很大。那一带继大房身战斗后,还发生了石虎沟战斗等,那些被掩埋的很可能是当时大房身战斗中死亡的国民党士兵。由于不想被发现其身份,故在掩埋前将军服都扒掉了。”
身份三:尸骸
依 据:解放战争后城内死人的尸体
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当时城里有很多因各种原因死掉的人。家住青龙路附近的一位60多岁的张姓老人讲道:“我听爷爷说,当时从城里运来很多车死尸,在这里埋掉了。”
刘晓晖认为,解放后,这片地区当时是荒野,且以往有很多人将死去的家人葬在这里。为此,将解放后城里的死尸全部运到这里统一掩埋掉也是有可能的。
如何下定论
确定白骨身份需继续发掘
围绕青龙路一带发现的白骨,附近居民说法不一。一位邢大娘说,早在1992年附近搞建设时,就曾经发现大量白骨,如果这个信息得到证实的话,说明掩埋白骨的面积比我们看到的规模更大。
如何给这些白骨的身份下一个定论呢?刘晓晖告诉记者:“要想确定身份,首先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发掘,探明尸骨覆盖的区域。同时,还需一些随葬品来进一步推断。但由于这片区域已经住了很多居民,如果大面积发掘,需要进行一定规模的拆迁,这需要长春市政府的支持来实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