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刘琴左伦)今年春节期间,一场猪瘟让蚌埠市曹老集镇高某开办的养猪场里几百头生猪全部死亡,无奈之下,他将自己面粉厂替村民加工的40余万斤粮食兑付一空,引发了村民们强烈不满,要求赔偿。随后,杜陈村等15个村的千余户村民将高某告上法庭,索赔46万余元。 近日,该案在蚌埠市淮上区法院的调解下,使得这起在当地有较大影响的面粉加工合同纠纷得以解决,千余村民获赔近40万。据了解,这起诉讼创下了蚌埠市法院审理个案人数最多的历史纪录。
粮食被“偷卖”引发纠纷
高某开办的面粉厂主要业务是面粉加工,每年当地农民都把自家收获的小麦送入面粉厂,委托加工成面粉和麸皮,随用随提。面粉厂除收取加工费外,还将农民没有提取的小麦、面粉等作为周转的商品对外出售。当库存的粮食过少时,高某也从市场上购入面粉以满足存粮户的兑付要求。由于使用农民的存粮周转,面粉厂的经营成本低,利润比较丰厚,有了一定的积累后,高某开始投资养殖业,开办了两个养猪厂。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春节前的一场猪瘟,使两个养猪厂几百头即将出栏的生猪死亡殆尽,影响到了面粉厂的资金周转,高某竟将库存粮食兑付一空。农民闻讯后蜂拥赶来支取面粉,高某束手无策。春节过后,领不到面粉的一千多户农民作出了一些不理智的举动,一时间纠纷越闹越大。
千余村民状告老板
今年2月18日,曹老集镇周宝凤等1295户村民提起集体诉讼,将老板高某告上淮上区法院,要求被告返还面粉411624斤、麸皮75222斤、小麦27975斤等,折合人民币469217元。
2006年3月22日,该案开庭。为了稳定农民情绪,法官们放弃了周未休息,夜以继日地工作,用最短的时间对农民提供的《面粉兑换凭证》逐笔进行了核对,将各户在面粉厂存入的小麦数、折算的面粉和麸皮数、支取的面粉数和麸皮数,节余的面粉、麸皮、小麦的数量以及农民从面粉厂借支的挂面数、拖欠面粉厂的加工费金额等全部核算清楚并制作成详细清单。通过认真的清理核对,淮上区法院民一庭将核算结果交原告方进行了核对确认。
法院调解获赔近40万
4月24日、26日,法院先后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了第二次调解,确认了面粉厂欠农民的粮食数量、农民借支面粉厂的挂面数量和拖欠的加工费数额。双方同意将农民借支的挂面和拖欠的加工费与面粉厂欠农民的粮食互相折抵。高某表示,由于面粉厂已无存粮,愿意按市场价格将欠农民的粮食折款给付。近日,经反复磋商,双方对粮食折算价格形成了一致意见,原被告互欠的粮食和加工费相互折抵后,高某给付1295户农民粮食折款385265.65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