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义乌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国际商贸城,你会发现很多摊位都配有电脑,清一色的液晶显示屏把整个国际商贸城映衬得非常现代化。经营户在摊位配电脑是想赶时髦装点门面还是另有所用?
熟知内情的人士告诉记者,这些电脑是经营户们谈生意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义乌小商品城电子商务的实施载体。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义乌得到了空前发展,作为新的商务形式,极大提高了传统商务活动的效益和效率。具有降低交易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减轻物资依赖、减少中间环节等优势的电子商务,使义乌小商品的批发真正做到了无地域限制的网络交易,实现了市场交易手段的飞跃。
网络拓展了传统贸易的范围
据统计,义乌篁园市场、宾王市场、国际商贸城共有43700多户商铺,电脑普及率已达40%,上网率超过30%,其中国际商贸城的普及率过半,全部实现宽带接入。商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查看全国各地小商品供需信息,接洽订单。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小商品城,近50%的生意都是通过网络联系成交的,直接就从生产企业装柜后出口到世界各地。很多笔交易从搜寻合作伙伴到与客户联系再到后期协作都离不开互联网。每天上班后,先打开电脑,查一查电子信箱,再将样品照片通过邮件发给世界各地的客户,已经成为许多义乌经商者每天的习惯。
经营户赵先生说,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义乌小商品城传统贸易方式的补充,他目前通过网上发布信息获得的客户占到了销售份额的一半左右。并且通过电子商务结识的客户在成交后,一般都会保持后续合作,买家也中意于稳定可靠的供应商。
而从事十多年礼品生产销售的骆先生却在这个电子商务通行的时代呛了水。几个月前,一位客商在上海采购商品,提出和骆先生及其他几家企业洽谈,骆先生带着样品赶到上海。而同行企业拿出笔记本电脑,打开自己的企业网站,从材料采购到生产过程、包装检验一览无余。骆先生因为销售方式落后失去订单而后悔不已。
线上谈生意,线下面对面
小商品数字城网站自2003年6月开通以来,吸收了6000多家企业会员,根据企业生产力、产品质量、规模等不同情况设立不同会员级别,提供电子商务ASP平台,针对供应商、市场租赁户、采购商建立商品信息平台、服务平台和交易平台。
据悉,5月底举行的第8届中国小商品数字城供需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110家采购商和贸易机构前来与2100多家供应商洽谈,累积交易金额超过两亿元。
小商品数字城负责人介绍,供需会与一般的展会不同:主办方根据采购商的需求在数字城会员中筛选商品对口、诚信度高、实力强的供应商作为参展商,而为采购商配备相应展位,供应商可上前商洽。采购双方可在会前建立联系,通过线下面对面的商谈确立合作。这种供需会不仅针对性强,节约双方成本和时间,还弥补了远程交易不安全的缺点,是一种线上线下结合起来的新的电子商务模式。
(见习记者王真通讯员胡志龙 每日商报)
|